環球經濟下滑,本港營商環境越趨困難,上半年有破紀錄的三百多間上市公司發盈警,節流成為企業求存的重要課題。今次理財專題嘗試從企業內部營運、商務理財工具及政府擔保貸款計劃等方面,教商家們短中長期的成本控制方案,作為企業理財的參考,協助渡過難關。
記者:李芳芳
澳洲會計師公會的陳黃鍾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黃華燊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港中小企近年收入普遍顯著下降,雖未重現08年金融海嘯的危急狀況,但受租金和原材料價格快速上升,以及中港兩地實施最低工資等多重壓力夾擊,港資及本地企業的經營變得非常辛苦。
要最快達到節源效果,他指出,不少企業已降低招聘意欲及薪酬加幅的預期,但未至於大規模裁員。其次最直接做法是將舖位、辦公室,搬往租金較低的樓上舖及非核心地區。另外,企業可利用香港貿易發展局和投資推廣署等網上平台,尋找對口買家;以視像會議等方式代替親身出國公幹;採用新興通訊程式(如Skype)撥打長途電話等,均可即時減省營運開支。
檢討架構 提升效益
從中長期角度出發,黃華燊提出,企業要提高工作效益,可定期檢討企業的架構,以銷售效益作為指標,精簡重疊工作;另可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PI)報告,將企業各個環節的表現量化與質化,評估營運效益。
針對中小企,黃華燊特別建議他們可建立按月滙報的財務報表制度,不少數十至百人的公司都未有此固定習慣。他坦言,外聘會計師編製月報需5000至6000元,一年的成本較編製年報3萬至4萬元的收費高出近一倍,但月報有助管理層更加準確及即時把握資金使用的優先次序,從而作出更明智決策。
企業成本控制建議
1)定期制訂財務報表分析業務表現,並與同業作比較
2)準備逾期賬款報告
3)重新檢討業務程序,節省多餘的開支
4)檢討人手架構的安排,積極挽留優秀員工,避免替補崗位產生昂貴支出
5)把市場推廣開支撥作直效廣告用途(例如直銷郵件、電郵及贈券)
資料來源:澳洲會計師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