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提及名校小一面試題目,收到很多讀者來電郵分享,他們都自我揶揄說看到「↑,↓,→,↘, ?」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連小一程度也沒有。又有些讀者希望我可以多寫面試的東西。我不是面試專家,沒有能力也無資格談甚麼面試過關技巧。不過,我倒想大家都思考一下,是甚麼促使小朋友的面試變得瘋狂?單單是學校的責任嗎?
現在,兩歲幼兒考幼稚園時要懂唱歌跳舞,五歲小孩考小學時要考加減乘除四式運算,為甚麼?假如,學校都很理性地設計面試題目,並符合一個正常兩歲幼兒或五歲小童的發展,或會出現類似這情況:有一百個學額,三千人面試,一千小朋友達標。校方怎樣再在一千人中挑選一百人入圍?總不能抽籤吧!那題目只有繼續深、深、深。
虎爸媽追求超前發展
很多虎爸虎媽所追求的,並不是符合正常發展的兒童,而是超前發展的天才。你認為兩歲幼兒有簡單認知、好的肌肉協調和情緒良好就夠嗎?人家的孩子兩歲就記上三千個英文字。你認為五歲小童會加減法已經很厲害?我認識一位小男孩四歲懂得背乘數表,五歲時媽媽開始教他分數!
你不想輸,惟有逼孩子拚命地追。名校要挑選小朋友,面試題目惟有年年加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是嬰兒還在襁褓的時候,爸媽已將他放在競爭的跑道上。要不,為甚麼收費五千元的「優化幼兒大腦課程」也有市場?
那為甚麼好好的一個人,榮升爸媽之後就會變怪獸變老虎?初做父母時,每個人都是白紙一張,剛開始學習怎樣做爸媽。然後,就被整個養育兒童的「生意圈」不停灌輸要「贏在起跑線」。最後,父母們或自願或半被迫都要參與製造這個巨型漩渦,所有孩子就被吸進漩渦裏浮浮沉沉、掙扎求生。
結果,爸媽疲於奔命、孩子無止境地「被優化」,各類教育產業則生意興隆、袋袋平安。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