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愛食下流餅

皇后愛食下流餅

整個九月,意大利拿玻里都在慶祝「薄餅節」(Pizzafest),從中可見意大利人對薄餅的熱愛。雖然在家中沒有正宗Woodfire(柴火烤爐),但只要有一個焗爐,同樣能做出不同風格的薄餅。今次教大家做個正宗意大利的皇后批,材料簡單;還有芝加哥鍋形的厚批,足三吋高,叠滿材料,一放入口,超好味!
記者:陳芷慧
攝影:蔡家輝
示範:Eddie Chiu 場地提供:街坊工友服務處再培訓中心

意式:皇后薄餅

這款薄餅簡簡單單,精采地方在於以洋葱、蒜茸和黑椒爆香的茄醬,特別香濃惹味。由於意大利極重視此薄餅,故在2009年,歐洲聯盟甚至接納The True Neapolitan Pizza Association提出立法:只有用芝士、番茄、羅勒這三種材料,直徑為14吋、兩厘米厚,並以Woodfire烤爐烤不過兩分鐘的薄餅,才能被稱為皇后薄餅(Margherita Pizza)。

材料:
巴馬臣芝士100克、Mozzarella芝士200克、車厘茄(切半)10粒、羅勒(切絲)2塊
麪糰:酵母1克、牛奶10毫升、清水120毫升、糖/鹽/麪粉/油各適量、高筋麪粉200克、牛油20克
番茄醬:番茄汁80毫升、牛油/牛至(切碎)各10克、洋葱粒30克、蒜茸1茶匙、糖/鹽/黑椒各適量

做法:
1.酵母、奶、水、糖及鹽拌勻。
2.高筋麪粉、牛油拌勻,加(1)拌勻。
3.枱上撒上麪粉,將(2)搓成麪糰,摺位置底,放入掃滿油的碗內,麪糰再掃上油,蓋保鮮紙,室溫發酵2小時。
4.輕壓麪糰逼走空氣,修整成球狀,置室溫1小時,作第二次發酵。
5.燒熱鑊下油,落牛油煮溶,爆香洋葱粒、蒜茸、黑椒、牛至,炒至金黃色,落番茄汁煮至濃稠,加糖、鹽調味成番茄醬。
6.將麪糰碾至薄身,用叉刺孔,抹上番茄醬,放車厘茄、羅勒絲、所有芝士,放在掃滿油的焗盤上,放入預熱至280℃焗爐,焗10分鐘,即成。

3

5

美式:芝加哥薄餅

這個芝加哥薄餅叫Deep Dish Pizza,顧名思義像隻深碟般,邊位足有三吋高,內裏盛滿番茄和芝士等材料。而傳統的芝加哥薄餅做法,麪糰會加入玉米粉,使薄餅口感更煙韌;亦有另一種做法是做成兩層麪包(Crust)。今次Eddie則做簡單版,用一層麪包,入口盡是豐富的材料,還有那Juicy的醬汁,極滋味

材料:
番茄醬150克、燒烤菇(切片)/Mozzarella芝士各250克、罐頭雅枝竹400克、洋葱(切碎)1個、三色椒絲50克、沙樂美腸(切片)60克、車厘茄(切半)10粒、巴馬臣芝士125克
麪糰:高筋麪粉140克、酵母3克、糖8克、牛油7克、鹽2克、牛奶7毫升、清水80毫升、麪粉/油各適量

做法:
1.酵母、牛奶、清水、糖、鹽拌勻。
2.高筋麪粉、牛油拌勻,加入(1)拌勻。
3.枱上撒上麪粉,將(2)搓成麪糰,摺位置底,放入掃滿油的碗內,麪糰再掃上油,蓋好保鮮紙,室溫發酵2小時。
4.輕壓麪糰逼走空氣,修整成球狀,置室溫1小時,作第二次發酵。
5.將麪糰用酥棍壓薄,鋪進已抹油的焗盤內,拉起圍邊至3吋高,置室溫10分鐘讓其鬆筋。
6.麪糰上撒上半份巴馬臣芝士,抹上半份番茄醬及燒烤菇、雅枝竹、洋葱碎、三色椒絲、餘下番茄醬、沙樂美腸、餘下燒烤菇、車厘茄,撒上全部芝士。
7.放入預熱至250℃焗爐,以面火220℃,底火300℃焗,焗20分鐘,完成。

日式:日式番茄味噌醬薄餅

日本人偏愛吃薄的批底,不用傳統的意式番茄醬,改用番茄味的味噌醬,口味更見獨特,最後撒上日式燒餅用的燒汁和木魚絲,超有大阪風味!

材料:
麪糰(已發酵)500克、番茄味噌醬3湯匙、巴馬臣芝士/Mozzarella芝士各80克、三色椒(切絲)/本菇各30克、鴨肝醬(切粒)50克、沙律醬/日式燒餅燒汁/木魚碎/七味粉/鹽各適量、蝦仁200克

做法:
1.蝦仁以七味粉、鹽略醃,放入熱油鑊中炒熟。
2.麪糰搓薄後,抹上番茄味噌醬,邊位撒上巴馬臣芝士,中間放上三色椒、蝦仁、本菇、Mozzarella芝士、鴨肝醬,放入預熱至250℃焗爐,以面火220℃,底火300℃,焗15分鐘,取出。
3.最後唧上沙律醬、燒汁,撒上木魚碎,完成。

1

2

試爐麪糰變薄餅

整個九月,是意大利拿玻里慶祝薄餅的月份,為了慶祝食物而舉行一個月的節日,可見當地人對薄餅極其重視。不過,意大利的薄餅原來由希臘的圓形烤麪包演變而成。所以,有人說Pizza這個字,是源於希臘文Pita(批)。Pizza一字的起源雖不太確定,但可以肯定的,薄餅是由民間發明。在意大利餐廳中,餐牌上必有皇后薄餅(Margherita Pizza)。這種只有Mozzarella芝士、番茄、羅勒的薄餅,何以如此有名?話說,1889年,意大利皇后Margherita在民間出巡時,被農民所吃的薄餅吸引,那時候,薄餅只是麪包師測試爐溫並售給窮人的食物,但皇后一試難忘,於是皇室便為皇后設計三款薄餅。而Margherita皇后最愛的就是這款由白(芝士)、紅(番茄) 和綠(羅勒)三色做成的薄餅,因為這三種顏色正是意大利國旗的顏色,故名為皇后薄餅。
至於薄餅流傳至世界各地,當然又是美國人的功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移民把薄餅帶往紐約、芝加哥等城市,並在當地流行起來。有研究顯示,每一天美國人吃掉的薄餅加起來幾乎有175英畝大小,一年所吃的,竟然足夠覆蓋整個墨西哥城。

柴火烤爐是最正宗的烤Pizza爐具。

經典風格薄餅

羅馬薄餅
又名Lazio Style,呈長方形,常見於羅馬大街上的外賣店,用焗爐代替柴火烤爐。

紐約薄餅
首塊出現美國的薄餅,由拿玻里人Gennaro Lombardi所創,薄且大,柔韌可摺叠,因用番茄醬,味道偏甜。

拿玻里薄餅
源於拿玻里,必用柴火烤爐烤成,中間較薄邊較厚。

北海道米薄餅
將米做成餅底,配上帶和風的餡料,以保留日本的傳統文化。

Profile

Eddie Chiu(烹飪導師)
擁有超過20年的豐富廚師經驗,曾於利園酒店、九龍香格里拉酒店,以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擔任廚師,精通中西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