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被踢爆多次改變立場、甚至無視村民不遷不拆訴求的古洞村村長藍少虎,昨日指外界曲解村民意願,認為不遷不拆只是部份村民意願,並非大部份村民所想,指村民只想有清晰的安置賠償方案,其他出來表態反對計劃的村民是騎劫民意。
藍少虎稱,第三階段諮詢以來有一群過去一直不聞不問的人士有組織向外界發表意見,認為真正受影響的居民意見被忽視。他認為大部份村民只想有合理的安置方案,但無意去公屋「上樓」。當被問到他的說法得到多少村民支持時,只支吾以對稱大部份人都支持,又指不能代表全部人發聲。
他續稱上月底腰斬的公眾諮詢會是由一班偏激人士導致,希望明日舉行的諮詢會,居民發表意見機會不再被剝削。不過,記者隨後在村內訪問了幾位村民,他們都認為現階段應堅持不遷不拆的立場。
民間團體接力反對新界東北發展。長春社近日翻查馬屎埔的文物歷史,發現它在百多年前已是大片農地,其中一塊在樂天街與沙頭角公路交界單車徑旁的石碑,揭示龍躍頭及馬屎埔一帶的農業活動長久以來存在。石碑上寫明當年一位鄉紳彭樂三出資修整馬屎埔河道,且用中國傳統花碼寫上相關的丈量約份,證明該區農地歷史悠久。
不應令農地消失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馬屎埔一帶的農地應予以保留並活化其農業活動,當年粉嶺北的農地供應全港五分之三的蔬菜需求量,雖然現在已不復舊貌,但不應因要建屋而令百年農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