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怡先生 - 何俊仁

答李怡先生 - 何俊仁

李怡先生在九月十五日在《蘋果日報》撰寫〈試為民主派把把脈〉一文,內容指正本人及民主黨,本人認為李兄全文用心良苦,有些觀點我認同,而有些縱使未能同意,須以深思反省,其中對民主黨的誤解,本人有責任撰文回應。李兄指:「選舉結果公佈日,何俊仁否認因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而遭選民離棄,堅持與中央談判的路線正確。他再一次欺騙選民,因為他在選前不久才為支持政改向選民致歉。」李兄明顯誤解本人意思。《蘋果日報》在九月七日刊登本人訪問,當時本人表示聽到不少泛民及民主黨支持者意見,「認為民主黨在談判過程中思慮欠周詳、欠缺政治敏感度,不應進入中聯辦談判,『佢哋係支持民主黨嘅,但係都覺得好傷心,覺得我哋冇政治敏感度』。何俊仁同意這些批評有道理,對此表示歉意」。很明顯,本人當時表示歉意,是針對「談判過程」中,以「中聯辦為談判地點」的決定「欠缺敏感度」,並非就談判和支持政改方案而致歉。故該文清楚報道本人為未來的政改談判提出三點意見:一、與中央談判,「應該在一個屬於港人的地方」(如特首辦:禮賓府或立法會);二、「希望有更多泛民人士及團體加入」;三、讓港人投票決定泛民政改立場(例如由港大進行民間公投)。因此,《蘋果日報》當日標題是〈何俊仁:推動民間公投 定政改立場〉,而非〈何俊仁就政改道歉〉。本人相信李兄如果正確理解本人意思,絕不會作出「何俊仁再一次欺騙選民」的嚴厲指控。民主黨今次敗選的最重要原因,李兄斷言是「民主黨支持政改」。本人尊重有關觀點,但是否可以就此下結論則值得商榷。民主黨的整體得票無疑明顯低於上屆,議席亦下跌,但敗選的最重要原因,是否政改呢?是否涉及選舉策略或個別候選人的因素呢?五區直選當中,民主黨在港島、九龍西、九龍東名單都當選,副主席單仲偕和黃碧雲(普選聯副召集人,曾積極參與政改談判)的得票,均較上屆民主黨得票上升,選舉期間因政改屢受攻擊的新人胡志偉,得票雖不及李華明,但亦取得九東第二高票。如果市民因政改而離棄民主黨,如何解釋三個選區的不同情況呢?另一可能是選民縱使對支持政改方案沒有強烈反對,但亦可能由於時局的變化而現時傾向選擇較激進的政黨。但無論如何,民主黨正全面檢討,虛心聆聽反思,才作結論。至於李兄批評民主黨「歷年沒有咬緊反高鐵、反港深一體化、反自駕遊、反雙非和反國教等議題」,本人希望指出上述議題,民主黨的立場一向清晰,在議會內外都明確表達港人反對立場,組織行動向政府施壓,例如反對雙非和自駕遊方面,民主黨更多次組織市民遊行抗議,此皆有紀錄。當然不少的社會運動都是民間社會帶頭,政黨主要是擔當配合推動角色(如反高鐵和國教便是一例)。民主黨同意要加強與公民社會合作,和更積極參與推動社會運動,這是我們確定的路線,以往不足之處,是要接受批評的。(明續)民主黨何俊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