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西路梧桐影 - 鄧達智

復興西路梧桐影 - 鄧達智

這夜,港粵同學會設飯聚於淮海路交叉復興西路的乾悅閣酒家,非常非常好吃的香港老闆並師傅主理的南番順菜,大大盆的大盆魚、久未聞其香的竹腸、標準素質薑埋奶,隔過一夜,猶盛餘香。最甜美莫過飯後回去老友位於復興西路小洋房的家。上海快十年,年前還思想過回歸廣州老家,主因獨居的媽媽。好彩,伯母尋得喪偶多年,兒女遠居美國,來回北京北美,仍然健壯老來伴,樂而忘返長享幾地金池塘。小楊無後顧家累,樂得長居秋色爽快怡人江南,免南粵過份長夏的濕熱。將小花園的露天枱椅搬到門外,反正鄰居的葡萄酒舖同樣擺設枱椅佔據小楊家門前空間侍客。坐自家門口,開一瓶好酒,二友對飲,最是中國人生活小趣味,還未穿睡衣呢!忘記這裏是大都會上海的市中心,忘記不必要長戚戚儀態。隨夜愈深,車過漸疏,那梧桐影更純粹,酒吹話濃,再沒有相比這夜更堪刻記的今秋細事。從長途遊蕩於西藏、俄羅斯、中歐,至計劃自法國翻越比利牛斯山沿西班牙北面巴斯克地帶,一直走至伊比利亞半島西北角,以二十天完成這段風光無限聖地牙哥慕道行旅。時過子夜,告別老友,這三分之一明、三分之二暗梧桐樹影下的街景,太引人作夜蕩長街的決定。不打車,秋夜凉風引路,自復興西路,默默穿梭永福路、常熟路,回去靜安區,日間人車兩旺,減去不少行路趣味,那麼深的夜,長街無人,路程並沒有白天的長。重叠梧桐影印上斑駁老屋舊牆,每走幾步未及路口,掏出相機,一拍再拍樹還是類同的樹,影還是相近的影,甚至老街走多了也亦差不多,不同只是門前牆頭印記曾住過,宋慶齡、周旋、周信芳、張愛玲還是郁達夫?留戀良辰美景,望這樣一個舒服得飛飛的夜晚不消磨,梧桐影不被白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