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駕路:70後Jimny仲好轆得

私駕路:70後Jimny仲好轆得

究竟科技是帶動還是操縱生活?在車廠紛紛以高科技掛帥同時,越來越多人追求人車合一的純駕駛感覺,造就古董車復興。除房、跑車外,連四驅車都獲追捧收藏,如兩部70年代的古董「Jimny仔」,唔只行得走得,連攀山越嶺也「有心有力」。
記者:李鑒泉
攝影:劉永發
模特兒:Paris@Pure Models
車輛提供:2478 8816(車藏家)

撇除憤青式愛國思維,日本人造車技藝確實高超。在二戰後才正式開發自家製的四驅車,數十年間豐田Land Cruiser、三菱Pajero已能與對手鼎足而立。Suzuki Jimny也是7、80年代黃金時代的產物,屬玩樂車一種。從1970年生產第一部馬力僅25匹的LJ10開始,Jimny生產周期逾40年,三代共推出14款不同型號,外形縱有改變,廠方仍堅持其引以為傲的四驅系統。不過,三代中還是第一代賣相最原汁原味,香港就有進口商特別從日本引入Jimny55及Jimny8做生招牌。

巨型軚盤之外甚麼現代電子設備也沒有。

速度錶顯示極速只有約90km/h。

上手日本車主為Jimny55加裝子彈盒,形神俱備。

二戰軍Look夠原始

除首款Jimny只設軟篷版外,第一代Jimny全部設有硬頂及防水物料軟篷型號,驟眼看難以分辨,但打開引擎蓋就發現眼前兩車構造大不同。開篷的Jimny55配備一副539cc的二衝程三缸引擎,能輸出26匹馬力,當然與今日動輒逾百匹沒法比,但那台四速手動波箱卻韌力十足,看似不可能攀爬的斜坡,用一波卻能搖曳登頂,恆式四驅功不可沒。只因年事甚高,啟動引擎時那股二衝程機油的白煙久久不散,加上低轉扭力較低,建議攀坡前一鼓作氣踏地板油衝上去(所謂地板油只是將油門踏深約一吋)。但說真的,香港又有多少路面比它的極限39.7°為高?(Jimny8的極限升至41°)還是用來「遊街」吧。
論注目度,兩部Jimny毋庸置疑,拍攝時已吸引不少駕駛者停車「問價」,其雙圓頭燈、豎柵鬼面罩與二戰美軍吉普車Willys如出一轍,車尾又掛有原裝後備輪胎,軍味極濃。開篷造型的55,防水物料頂篷是用扣鈕扣在車頂之上,安裝拆除難度不高,擋風玻璃更能向前翻,讓車身變成載物平台,曾在海內外地盤廣泛使用。除前座外,防滾架後也設兩張對坐式座椅,乘客要從踏着後邊車輪上車。舒適感?聊勝於無吧。
說「實用」,還是硬頂的Jimny8稍勝,作為車系首台四衝程型號,廠方換上797cc四衝程四缸引擎,馬力跳升至41匹,儘管是傳統手動波箱,但極力子位置易於掌握,輸出亦線性,駕駛感明顯較舒適。或許是以開篷版為藍本,硬頂版頗具壓迫感。至於內櫳,除了大大個軚環,高科技電子設備?自然欠奉。不是說想反璞歸真嗎?

車身後底部有擋板方便越野。

硬頂版尾廂設對坐排凳及翻摺小椅。

40年目錄網上睇

作為鈴木(Suzuki)最成功的車系,Jimny自然獲特別厚待。廠方兩年前為慶祝車系誕生40周年,特別成立專屬網站供一眾車迷重溫Jimny過去歷史,日本官網更有齊多年來不同版本的產品目錄。在目錄中可見模特兒從日本人變到外國人,直至近年的有車無人,或多或少能反映日本社會的變化。
http://www.globalsuzuki.com/jimny/index.html
http://www.suzuki.co.jp/jimny/#/history

1976年款Jimny55

1977年款Jimny8

Jimny55

引擎:539cc二衝程三汽缸
馬力:26ps/4,500rpm
扭力:5.3kg-m/3,000rpm
傳動:四前速棍波,四輪驅動

Jimny8

引擎:797cc四衝程四汽缸
馬力:41ps/5,500rpm
扭力:6.1kg-m/3,500rpm
傳動:四前速棍波,四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