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康文署運動場地租用制度有漏洞,助長炒家大量預訂霸場,在網上炒賣,其中轉讓足球場個半小時時段便可賺取200多元利潤。康文署將實施措施打擊炒家,懷疑炒家會被列入黑名單,一段時間內禁止預訂場地。記者:麥志榮
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指出,康文署職員不嚴格核實場地使用者身份,炒家只需將租場的場紙轉售便可蒙混過關。對於查核嚴格的場地,炒家可利用「執雞」安排漏洞,即租用人不到場,10分鐘後便由其他人免費使用,炒家可與買家約好「假執雞」。
九成空場有人等執雞
其中人造草地足球場去年7至9月有4,000多小時是租用人沒有到場,當中近九成都有10多人一早到場等執雞,明顯是炒賣。而康文署過去兩年只發現了八宗違規轉讓場地個案,對炒家亦無任何懲罰,明顯打擊不力。
康文署回應稱,會實施連串措施打擊炒賣,包括暫時取消懷疑炒家訂場資格,試行取消足球場執雞安排。
市民租用康文署場地要爭要炒,但不少免租佔用大量土地的私人體育會所卻只供富豪使用,如清水灣鄉村俱樂部、木球會等。申訴專員公署發現,這些會所按契約規定須開放設施供公眾使用,但負責執行的民政事務局一直放軟手腳,過去10年內只推廣了兩次,多年來從未有公眾申請使用會所設施,令開放形同虛設。民政事務局正與部份會所商討續約,會規定會所每月開放體育設施最少50小時,但與佔用的社會資源仍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