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證券日報》對今年上市銀行中報財務報表進行梳理後發現,共有九家上市銀行斥資約2932億元(人民幣.下同)用於投資理財,但理財產品最終指向為信託貸款,變相放貸。
上交所於今年8月份發佈了《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情況分析》,統計出這樣一組資料:滬A股上市公司在2011年度委託理財的年初餘額為239.04億元,借方涉及金額為1180.60億元,貸方涉及金額為1248.43億元,至年底時的餘額為171.19億元。
引起監管層擔憂
對於上市公司熱衷於理財和貸款業務的原因,報告分析認為,高利貸的超高回報吸引各路資金進入,使得一些實力強大,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上市公司經受不住誘惑而加入其中。
查閱今年上市銀行中報發現,有九家銀行投資了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共涉規模達2932億元。其中,光大銀行涉1052億元,興業銀行涉818億元,浦發銀行涉375億元,平安銀行涉366億元,南京銀行涉170億元,民生銀行涉63億元,北京銀行涉44億元,寧波銀行涉25億元,華夏銀行涉20億元。
目前銀信合作已成為影子銀行的重要部份,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擔憂,要求銀信合作產品轉入表內。銀信合作規模也開始從2010年的2萬億元,縮減到現在的1.7萬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