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專頁「全港各界熱烈慶祝劉江華落選委員會」於九月十日建立,短短一日之內便有三萬人「讚好」,香港及海外網民紛紛上載自己開香檳、切蛋糕等慶祝相片。專頁建立當日更有網民發起到劉江華的議員辦事處門外慶祝,結果有過百人出席。這件事除了反映網民對一個政治人物的憎恨之情,也顯示出網絡消息傳播速度之快及網上號召力量之強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歡樂冇江華」事件後不足一星期,超過三百名市民響應網上號召,連續兩日到港鐵上水站參加針對內地水貨客的「光復上水站」示威活動。是次活動之起因,乃由於近年內地水貨客大舉入侵上水,霸佔公共空間、令區內物價上升、影響公共衞生等,導致上水居民飽受困擾。適逢網上號召,一眾上水居民於是群起抗議,希望上水能回復昔日風貌。上水居民能否藉示威「光復上水」,現階段仍是未知之數,但一連兩日的抗議行動獲傳媒廣泛報道,成功引起社會關注,對這個抗爭運動的後續發展大有裨益。
從以上兩個網上發起的活動可見,互聯網的動員能力相當強大,而網民亦不再是光說不練的「鍵盤戰士」,而是敢於走出虛擬世界表達自己的訴求的街頭鬥士。「歡樂冇江華」可說是網民宣洩對政治人物不滿之戲謔行為,而「光復上水站」則屬於公民抗爭運動的層次。面對自身權益遭到侵犯,本地人挺身而出捍衞家園,良好的公民質素在此表露無遺。
近期,有時事評論員及立法會議員提倡泛民政黨連結公民社會,與議會外的群眾共同制衡政府。由反國教包圍政府總部集會到最近的「光復上水站」,顯示香港的公民社會已逐漸成形,而網絡則是號召市民參與抗爭運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平台。因此,政黨要連結並壯大公民社會,必定要從互聯網着手。遺憾的是,現時大部份泛民政黨都未有好好運用互聯網,最能善用網絡力量的,反而是創立不足兩年的人民力量。人民力量透過網台與網民互動,向聽眾講解政治理念、拆解時局、呼籲支持者參與活動等,成功與網民連成一線。其中,兩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及陳偉業頻頻親身上陣做節目,更大大增加了節目的吸引力。以黃毓民出類拔萃的論述能力,做文宣工作時自然事半功倍。像今屆立法會選舉,網台便成了他們絕佳的宣傳平台。人民力量於網絡世界的成功,實在值得其他民主派政黨借鏡。
網民不甘安坐家中電腦前,勇於走上街頭抗爭,未知各大政黨又是否願意走進網絡世界,與一眾熱血網民搭上線?
婁家俊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