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經濟不景氣,打擊市場對電力的需求,8月份用電量增長速度創半年新低,當中六個省份更出現負增長,反映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認為,出口市場不濟,工業活動疲軟,第四季電力市場難望好轉。
內地8月全國用電量按年增3.58%至4495億千瓦時,增速按月下降0.93個百分點;首八個月工業用電量增速下降,拖低全國用電量增速下降6.3個百分點,當中化工、建材、有色及黑色四大高耗能行業的用電量增速減少3.42個百分點。
電監會稱,電力增速走勢與工業增加值走勢基本一致,今年以來用電增速持續下降,9月上旬日均發電量仍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放緩或會持續。
國泰君安分析師吳逸超表示,經濟低迷對電力市場影響很大,工業增長疲弱,出口市場不濟,加上基建項目對用電需求的拉動力量不大,9、10月電力市場需求料持續疲軟,11及12月雖然是冬季取暖高峯期,但估計電力需求不會有明顯回升迹象。
高盛反籲買電力股
不過高盛認為,在工業需求減少、合同煤價格走低及動力煤過剩三大因素拖累下,內地電企的單位燃料成本將持續下跌,中期來看,電力股是絕少可以錄得收入增加、邊際利率擴大及現金流上升的行業,建議買入電力股。
對於電監會建議要抓住市場煤與重點合同煤價的價差顯著縮小的契機,適時取消重點合同煤計劃,實行電煤價格併軌,吳逸超坦言,目前市場煤與合同煤的差價僅30元人民幣,確是價格併軌的好時機,但電煤價格併軌知易行難,併軌後電價需要跟隨市場浮動,電企才不會虧損,現時市場存在多個建議方案,倘併軌及煤電聯動同時推行,對電企來說是好事,惟年底前落實推行的機會不大。
發改委早前將煤炭併軌方案上報,方案包括重點電煤合同將過渡到2至5年的中長期合同,合同由供需雙方按基準價加自動調整方式定價,當中基準價由發改委確定,然後容許電價隨煤價波動,但電價波幅僅限於1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