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影評人羅維明策劃的世界電影經典回顧,新一輯又殺埋來,這次展出兩位來自德國的導演:費立茲朗(Fritz Lang)及茂瑙(F.W.Murnau)。前者的科幻經典《大都會》,後者的驚慄始祖《吸血殭屍》,是影史上不能磨滅的經典,兩部作品的手法,影響至今。羅維明:「到了今天的導演,都逃不離他們的影響!」 記者:何兆彬 攝影:潘志恆
德國片廠製作
「上次影展做了Buster Keaton同差利,似乎默片時期,只剩這兩個導演沒有做。」羅維明解釋,這兩個導演生於同一個時代,「茂瑙年長幾歲,但他們同年開始拍戲,都在1919年。Fritz Lang念的是工程學、藝術,後來因為先當演員、編劇,入了行,才做導演,他又因為認識了一個德國大製片家,以至於一開始拍片,就在德國的大片廠;茂瑙從小對藝術有興趣,喜歡話劇,後來他自組公司拍獨立製作,成名後片廠找他拍戲,片廠UFA是當年德國、歐洲最大的片場,他們的製作流程其實跟美國的差不多,大家都很市場化,專拍大製作,尤其是Fritz Lang拍的是片場Setting,佈景巨大,十分宏大。美學上,德國流行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跟荷李活電影有明顯分別,表現主義會把背景的造型扭曲。你看Fritz Lang的電影,他會大規模的舞台式設計,誇張、對稱的場景。」
就算不是影迷也知道,Fritz Lang的經典之作是《大都會》,「從劇照就可以看到,片中有一堂大佈景,是未來世界之中,車在天空飛,天橋橫穿天空,這是他當年對未來的想像。就算到了今天,我們對未來世界的想像,還是大概如此,如今的荷李活科幻電影拍的未來城市,構想與此也不遠。那是1927年的作品,可見這在當年來說,是十分犀利。」
費立茲朗:超越時代
談Fritz Lang必談《大都會》,它早被公認為影史經典作品,「一,是因為他在道具、場景上的心思,我們到了今天,都市還未到達他片中的想像,這些在1927年他就想像了出來;二,是片中的政治形勢,1919年是德國在一次大戰打輸了,大戰前德國還是帝國,但敗仗後,皇帝要逃難,德國需成立民選政府,結果匆匆忙忙的在威瑪(Weimar)成立了政府,所以當年叫威瑪共和(Deutsches Reich Weimarer Republik),威瑪共和由1919年運作至1933年,直至希特拉上台,就改叫『第三帝國』。威瑪共和由民主政制開始,當中還有很多保守勢力在,其中有很多鬥爭,又由於打敗仗,經歷了割地賠款,經濟羞辱,兌換率由一美元兌200馬克,突然升到兌二萬甚至十幾萬馬克,然後出現了經濟大蕭條,影響整個歐洲,其中有很多派系鬥爭,就像今天的香港,泛民之間也在互罵。《大都會》故事講述陰謀家創造女機械人來操控思想,反抗勢力中男主角能把所有反抗派系集合在一起,其中有資本家、有工人、也有音樂家……我去年在構思這節目時,香港還未出現現在的形勢,但如今看來又有另一種解讀。」
Fritz Lang的電影常出現奇人,擁有超腦波,「例如他的《Dr.Mabuse》拍過三集,拍到後來Dr.Mabuse被監禁了,但仍可以用超腦波遙控,操控手下去犯案!他會攪亂金融市場,正如威瑪共和也經歷過金融危機。他喜歡談人對思想控制。」羅認為他想像力超越時代,但超越時代有代價,就是觀眾仍未接受,「Fritz Lang前期的電影有不少賣座,他當年幾乎是片廠的皇帝,但《大都會》成本太大了,最後是虧蝕很嚴重,害UFA差點倒閉!」這沒影響他在德國的影響力,「他甚至聲稱,後來希特拉在1933年成立第三帝國,宣傳部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找他當電影部部長,據他自述,當晚他回家,馬上收拾細軟,逃到巴黎!但後世有人研究他的傳記說,這可能是Fritz自己杜撰的,因為翻查他的出入境、兌換紀錄,他當時還未離開德國。」只能夠說,文人多大話!
費立茲朗作品 《月亮上的女子》1922
「寫一個科學家,發明了火箭,後來大家搭火箭到了月球。導演真的找了德國科學家來幫助他拍攝,甚至在片中火箭升空前要有倒數,後來真的有火箭升空要倒數,也是學這個戲的!
《大都會》1927
「《大都會》之後,你要拍未來始終都跳不出Fritz Lang的想法,例如Ripley Scott的《2020》(Blade Runner),到了今天大家還在拍這個:車在天空飛、天橋在城市半空左穿右插。」
《M》1931
有聲片年代作品,為驚慄兇殺類型片,以影子交代兇手出場。而由於兇手每次出場都只見影,及聽聞其口哨聲,後來破案也由口哨聲而起。「兇手喜歡捉小朋友,他疑似影射當年的希特拉,不喜歡的人就捉起來。」
茂瑙:驚慄先驅
「茂瑙因汽車意外,死得早,拍片只拍到1931年。」羅解釋,UFA是當年德國龐大片廠,而茂瑙在技術上,比起當時荷李活要先進好多,「他當年就用『威吔』吊着攝影機來飛,拍出來的效果是鏡頭穿過玻璃,又因為他們流行表現主義,所以愛用叠影、投射等效果,主角在車水馬龍的馬路,會突然變成了在草地上!今天用電影技術做就簡單了。他的《最後一笑》之中,攝影機可以隨着主角穿過旋轉門,當年荷李活看到也嚇一跳,因為不曉得他怎麼拍,結果很早就找了他去荷李活。」茂瑙的電影,最著名的是《吸血殭屍》及《日出》,「《日出》是他到荷李活才拍的電影,十分重要,它特別之處是,雖然是默片,但當年默片都用字幕卡來講解人物對白,但茂瑙則盡量不用字幕卡,電影節奏跟有聲片很相似,十分流暢。茂瑙的主題,往往是Obsession(迷戀),描寫主角為一件事迷戀,而在所不惜,雖然得不到,但也犧牲自己,例如《吸血殭屍》之中,他雖然知道得不到那女人,但依然死抱不放,直至天亮。其他故事也相似,主角一直着迷,着迷到自己身敗名裂。」茂瑙最著名的作品是《吸血殭屍》,也是他默片時代的代表作。「片中的殭屍造型,利用人的影子──只見影不見人在牆上走過,營造恐怖氣氛,都甚具啟發性,開創了用光影來拍驚慄片的經典。《吸血殭屍》裏面恐怖氣氛的營造,船漂到岸發現人都死了,唯一死剩的把自己綁了在船上,這些手法,迄今的導演都逃不離他的影響!」
茂瑙作品
《日出》1927
世界電影經典回顧2012:費立茲朗與茂瑙
日期:即日起至2013年1月27日
放映時間(網址查詢):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filmprog/chinese/2012rc/2012rc_schedule.html
票務查詢:2734 9009
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
網上訂票: http://www.urbtix.hk
節目查詢:2734 2900 / http://www.lcsd.gov.hk/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