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伊朗的核武問題可以採取兩種立場,一是不要緊,我們可以嚇阻;二是很危險,我們必須阻止。在我看來,第一種立場是大錯特錯,認為我們可以像嚇阻蘇聯一樣嚇阻伊朗使用核武,這完全是一廂情願,誤解歷史。但起碼這個觀點邏輯一致。不一致的是奧巴馬的立場。他宣稱伊朗核武計劃「無可容忍」,「我沒有圍堵伊朗核武的政策;可是有阻止伊朗取得核武的政策」。然而他對伊朗加速核武化的進展卻袖手旁觀。這種如此自相矛盾的政策,形同示弱與被動。柯茲曼寫道:「同樣的狀況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先是歷經多年來的協商與威脅,但沒人把威脅當一回事,直到戰爭迫在眉睫。」他用的這些老藉口是如此荒謬:一、「制裁」。美國情報機關首長今年初在國會作證說,他們對阻止伊朗核武發展毫無成效。八月三十日國際原子能總署也說,伊朗核武計劃根本沒有減緩,反而加快進行。伊朗在福爾多的高速離心設施已經倍增。國際原子能總署上周又報告,伊朗已經能夠進一步計算核彈頭的爆炸威力,報告並再次指出伊朗拒絕原子能總署檢查帕爾欽的武器測試場,衞星空照圖也顯示伊朗企圖掩飾當地進行的活動。奧巴馬政府則照例表示已對伊朗採取最嚴厲制裁。那又怎樣?制裁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何況制裁根本起不了作用。二、「協商」。理當是最後通牒的最近一輪協商,接連在伊斯坦堡、巴格達與莫斯科徹底破裂。西方國家甚至放棄十年來的底線,打破六次安理會的決議內容,願意讓伊朗擁有濃縮鈾的權利。而伊朗卻嗤之以鼻,回絕一切協商。伊朗的教士們當然要回絕。反正他們已經對奧巴馬不理不睬超過三年,而且絲毫不覺得美國有能力解除他們的核武。三、「外交孤立」。奧巴馬政府誇稱伊朗日益遭到國際孤立。真的嗎?就在兩周前,一百二十國代表不管美國的請求,出席德黑蘭舉辦的不結盟運動會議。美國甚至懇求聯合國秘書長不要去德黑蘭,而他還是去了。所謂的伊朗外交孤立是何等的笑話。奧巴馬的伊朗政策已四分五裂。因此,柯茲曼論述說唯一能夠避免戰爭,解除伊朗核武的辦法,就是明確對伊朗提出可信的動武警告,迫使伊朗三思。這表示美國必須畫出明確的紅線,指出哪些動作就會觸發具體的軍事行動。美國國務卿希拉莉上周日居然表示,美國拒絕對伊朗提出任何底線,這實在令人震驚。這已不是無能兩字所能形容。奧巴馬的政策是個雙重謊言,嚴詞阻止伊朗取得核武,實際上卻公然允許伊朗進一步發展核武。在奧巴馬政府對伊朗袖手旁觀時,卻一再公開地嚴厲警告以色列不得空襲伊朗核設施。奧巴馬的伊朗政策毫無成功機會,卻要求以色列按兵不動,坐待摧毀伊朗核設施的機會迅速流逝。以色列建國六十年來,從未如此遭到最親密盟友背棄。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