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膠囊 一吞即驗出瘜肉<br> 內置雙鏡頭 準確又無痛

大腸膠囊 一吞即驗出瘜肉
內置雙鏡頭 準確又無痛

【本報訊】定期進行大腸檢查是預防大腸癌最有效方法,惟傳統大腸鏡既尷尬又痛楚,中文大學在全亞洲率先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技術,只需吞服一粒藥丸大小、設有前後兩個鏡頭的膠囊,膠囊會隨消化系統蠕動,清晰拍攝大腸內情況,瘜肉或腺瘤無所遁形。中大預料膠囊內視鏡無痛無創的特點,能提高大腸癌篩查比率,減低大腸癌新症數目。
記者:嚴敏慧

本港每年有逾4,300宗大腸癌新症,死亡人數達1,700人,隨着個案不斷增加,預料明年將超越肺癌,成為香港頭號癌症殺手。中大過去曾為3,700名50至70歲,無大腸癌病徵市民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30%人患有大腸癌或癌前病變。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黃至生表示,大腸癌變歷時數年至十年不等,及早發現大腸瘜肉或腺瘤並將其切除,能減低病變機率。
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最新引入大腸膠囊內視鏡技術,使用者只需吞下一顆藥丸大小、兩端設有鏡頭及閃燈的膠囊,醫護人員便即時檢視由膠囊拍攝的大腸內壁影像,並把影像組合成為影片用作分析。大腸膠囊內視鏡更設感應裝置,吞下到達胃部後會自動關機,到兩小時後已到達大腸時才會啟動拍攝;拍攝速度更與膠囊移動速度成正比。

大腸膠囊內視鏡

膠囊隨腸道蠕動排出體外

消化疾病研究所總監陳家亮表示,膠囊內視鏡有如「微型相機」,每秒可拍攝數至逾40張相片;隨着腸道蠕動最後會自動排出體外,過程需時五至八小時。醫護人員會從影像中觀察腸道是否有異常,檢查過程無創無痛,也毋須止痛藥。中大校長兼研究所創辦總監沈祖堯表示,膠囊內視鏡準確度達九成,影像清晰度亦與傳統大腸鏡相若,現時檢查費用約1.6萬元。
沈祖堯補充,與大腸鏡相同,檢查前須進食低纖餐及服用瀉劑排清糞便,「大腸鏡可控制前後郁動,腸內氣泡或殘留糞便都可洗清,但膠囊內視鏡要靠檢查者事前洗理好」。醫生亦要接受專門培訓,否則可能出現漏診。中大強調,曾進行腸接駁手術或因病令腸道狹窄人士,不適合膠囊內視鏡檢查;有大腸癌病徵人士亦應先諮詢醫生,以決定使用那種大腸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