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上任特首未滿百日,施政處處碰壁,只求粉飾門面,耍弄語言偽術。他經常把「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口號掛在口邊,標榜甚麼五大政策措施、六大民生工程,但國民教育「推一項後妥協一項」,一簽多行「推一項後叫停一項」,港人港地、樓市十招「每推一項無用一項」,港人早已受夠了。他心急如焚,怕失去恩寵,渴望大有為,望即顯成效,不惜顯露自己的共產黨員本性,向各政策局發出電郵,要求交出上任百日內可以立即出台的民生政策,協助自己爭取民心。如此心懷「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完成「百日維新」的幻夢,如此要求公務員團隊列出「求變」清單,其實跟毛魔王「三面紅旗」精神沒有不同。這樣一來,不但拋棄理性政治決策程序,而且鼓勵官場假大空浮誇風氣,惡性重大。香港公務員本來承襲英國文官傳統,在推行政策前,必先花上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比較不同方案,廣泛諮詢意見,研判主次優劣,釐定緩急順序,考慮應變方案。況且由於每一政策都跟其他政策相關,也跟法律規定緊密聯繫,因此政策需要有醞釀、諮詢、改良、實施等各階段,絕非一百天內即可出貨。自港府實施「高官問責制」區隔政務官和局長以後,局長有令,很多政務官只好跟從,與其提出政策分析建言徒勞無功,不如就此作罷,或者隨便交差,只要專心執行任務即可。如今梁振英突襲性號召政務官在一百天內交出功課,不但打亂了他們的工作進度,而且取消了他們深入研究政策後推出方案的自主性。老實的官員,就會被迫遵命,交出功課,但品質絕無保證。氣憤的官員,就會懶得理他,乾脆不管,裝作甚麼指令都沒聽過。狡詐的官員,就會揣摩上意,欣然配合,在百日內交出超級無敵「放衞星」假大空功課,盡顯「適度有為」的「求變」精神,模仿大陸官員上欺下騙風氣。長此下去,香港淪亡。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施政應該以「市民利益」為依歸,絕非以「爭取民心」為目的。施政好壞的判斷標準,不在於此時此刻市民是否喜歡,而是在於長遠而言對市民的權益是否有利。如果梁振英只是為了「爭取民心」,根本不需百日,大可明天就向每位香港市民派發一千元,甚至可以層層加碼,民望就會上升。但長遠來講,這樣做有好處嗎?「爭取民心」四字,隱藏了後面四個大字:爭取民心「來支持我」!夠了,脫離了公務員體系「正當程序」的「大幹快上」,脫離了「市民利益」的「民心工程」、「百日維新」,只是大刮冒進風,重蹈毛魔王邪路,可以休矣!桑普政治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