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心系列:心臟病年輕化 最細三歲<br>25人苦等換心續命

換心系列:心臟病年輕化 最細三歲
25人苦等換心續命

【本報訊】13歲女泳將林言臻感冒菌入心,急需進行心臟移植延續小生命。可惜本港能成功換心的病人,平均輪候5個半月,甚至超過一年,近三成病人在輪候期間去世。專家指出,本港人口老化,心臟病越來越多,加上病人年輕化,料心臟移植需求有增無減。本報將一連三個周一,報道本港心臟移植情況。記者:梁麗兒 嚴敏慧

心衰竭病人若不能及時進行移植手術,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部門主管范瑜茵稱,由92年本港進行第一宗心臟移植,至今年8月,已累積接獲302名求心病人作術前檢查,其中213人適合移植,餘下人士不適合做手術。最後有130人成功獲捐心做手術。有61人等不到捐心死亡,輪候期間死亡率高達28.6%。成功換心病人平均輪候時間為5個半月,也有病人最長等17個月。
本港每年平均有8至10宗換心手術,今年至今已進行13宗換心手術。但目前仍有25人等候移植,包括言臻與兩名分別3歲男童及9歲女童,當中又以言臻的情況最為緊急。范瑜茵指出,本港人口老化,心血管病人數上升,冠心病、高血壓、風濕性心瓣病等也可致心衰竭,「醫療發達,家心肌梗塞嘅病人,通波仔手術可救得返,但持續病發會令心肌受損,導致心衰竭」。心臟病過去10年已成為港人第二大殺手,加上呈年輕化,換心需求有增無減。近年求心個案逐年上升,由09年25宗升至去年53宗。
正輪候心臟移植、現年45歲的劉先生,05年感冒,診斷出心肌發大,持續咳嗽3個月,走平路也氣喘,服去水丸及血壓藥控制病情,並減少飲水、戒吃鹽份食物,以防水腫。惟病情惡化至心衰竭,去年要入院四、五次。氣喘令他走路比老人家更慢,需植入球囊反搏器減輕心臟負擔。

病人家屬︰樂觀態度等屍心

今年7月他因病情加劇入葛量洪醫院治理,住院足足一個月,並開始輪候換心。他坦言,傳統中國人不容易接受死後捐出器官,會平常心面對,他說:「冇人知要等幾耐,唔係有人肯捐心就適合移植,但越多人捐機會越大。如果可以,自己走咗之後,都想將器官捐出嚟。」劉先生的太太及一對子女都以樂觀態度等候屍心,要向市民灌輸正面訊息,不要令人誤以為等候病人總是愁雲慘霧。(換心系列三之一)
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