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有戒心 熱錢未必湧港

外資有戒心 熱錢未必湧港

【本報訊】美國再推量化寬鬆措施(QE),外界關注會否再有大量資金蜂擁流入亞洲區及本港,不過銀行界認為,西方國家對亞洲投資前景已有保留,特別是內地經濟放緩及低息引發區內通脹惡化,更顯戒心,相反投資者對歐美股市潛力更具興趣,故業界相信,在QE3下資金未必會大量或即時流入本港及亞太區。

港滙轉強 曾見7.7515

聯儲局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保持在0至0.25厘區間的年限,由原本最少到2014年底延長至2015年中。自08年底起,因華府量化貨幣寬鬆,零利率時代展開至今已近4年。
上周五港滙再轉強,每美元兌港元滙率由亞洲時段的7.7545,升至紐約時段一度見7.7515水平,接近7.75強方兌換保證價。
不過,渣打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丕正認為,持續低息環境,對激化區內通脹存在影響,美國QE3所引發的資金,會選擇流向最具投資增值潛力的地區,近期迹象顯示,西方國家對亞洲投資前景越趨審慎保守,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長放慢,歐美投資者戒心更重,加上區內資產價值已漲升,他相信,資金不會一面倒流向亞洲區,即使港滙靠近7.75位置,亦不意味資金會即時大量流入本港。
洪丕正指出,零利率時限再延長,代表存款及貸款利率進一步與港元同業拆息關係脫鈎,7月份急降的通脹率會否持續減慢抑或回升,亦是市場關注,若水平反彈,客戶必然更採取抗衡負利率的防範性行動,如抵禦通脹影響的保本性回報投資品種。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亦表示,相對歐美股市,亞洲區的投資吸引力不如前者,以標普500指數為例,年初至今升幅已達16%,跑贏恒指,更遠勝上海綜合指數;加上內地企業借貸惹起關注,區內通脹升溫,損耗經營環境,故他不預期QE3下,資金將顯著流向亞洲。雖然近期港滙相對偏強,但包括本港在內的亞太市場,已有相當時間沒有錄得資金淨流入。

銀行要評估營運環境

面對更長期的低利率時代,交通銀行(香港)副行政總裁陳霞芳指出,銀行界要評估營運環境所受影響,傳統上低息氣候應有利貸款需求,但長時間低息水平引發的資產泡沬會導致政策風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