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一直研究金融體系改革,冀將內地金融業與環球市場接軌。內地《新浪財經》引述消息稱,人民銀行將於短期內公佈「十二.五」金融改革體系相關規劃,當中包括利率市場化、滙率形成基制、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項目開放等多方面的細則。
報道指出,其他改革還包括內地銀行體系組織結構、微型金融組織、提高中國金融與國際機構競爭力,以及防範金融風險等相關公佈。
細則短期內出台
外間一直揣測,內地政府將於稍後中共十八大黨大會上對金融改革會有明確指示,惟內地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相關細則在短期內出台機會越來越高。人行副行長潘功勝則認為,未來金融業要堅持市場化路線。
內地傳媒引述招商銀行(3968)行長馬蔚華表示,內地銀行業轉型勢在必行,並要針對三種因素作改變。首先是外部條件,他指出,近年外圍經濟表現不濟,拖累內地濟增長有所放緩,內銀的盈利增長亦因而被拖慢步伐。
馬蔚華稱,內地銀行業去年存款增長速度減慢至11.9%,較過去30年的平均數下降8.5個百分點,主因內地消費物價指數(CPI)較存款利率更高,以及不少資金流到銀行以外的金融市場所致。除外部環境外,他認為,內銀亦受約束條件限制,主因內地銀行業即將要面對新資本要求,惟股東卻又希望銀行少補充資本,換來更多彈藥賺錢,令管理層面對兩難。
理財產品需求增
另他認為,內銀同樣要面對需求變化,由於內銀以往主要業務是以存款為主的個人金融,至今已漸轉至理財產品,甚至在私人銀行的需求亦與日俱增,這轉變對內銀發展帶來很大考驗。他指出因內銀在過去30年發展當中,一直主要靠淨息差為收入來源,並主要靠大型企業及客戶支撐,但隨着內銀面對不同的變化和挑戰,倘整個行業還按照傳統道路發展,將會越來越艱難,故有轉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