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總統奧巴馬接見倫敦奧運及殘奧的美國運動員,盡顯他對這批代表國家的運動員有幾重視。運動員從來都被視為宣傳國家形象的大使,這定律放諸四海皆通。在北韓,建立國家形象靠「喊」。運動員贏得獎牌,要喊,以謝國家領導栽培;金牌運動員返國,要喊,先到金日成的太陽像瞻仰,豈能不以眼淚「感謝神恩」;做觀眾的國民,當然也要喊;此時唔喊,被秘密警察發現秋後算賬,就喊都無謂。在中國,建立國家形象當然靠「贏」。京奧贏得51面金牌超越「敵人」美國,贏了漂亮一仗。所有運動員上「戰場」,目的只有一個,「贏」!因為贏不了,就沒有價值,故此屈居第2,多只有另一條路:喊!西方國家所謂奧運體育精神:重視過程、挑戰自我、友誼第一……在部份國家「建立國家形象工程」上,好像是一文不值。但一國人民,由有力爭勝,到超越對輸贏的執着,才最能體驗該國人民的素質、氣量,這可能是想躍升為大國,最要建立的國家形象。回看近日國內,暴民以反日為名,四處搗亂破壞,亂砸日式店舖固然野蠻暴戾;中國人開的店也照砸,則是反智失控;乘亂在百貨公司搶掠,更道出行事之徒本質如何惡劣。這樣的「國家形象」,是無論幾多運動員如何苦練,縱然贏得幾百幾千面奧運金牌,也修補不了,洗擦不掉。方柏翹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