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工人姐姐走佬了

悠遊芊陌:工人姐姐走佬了

我家過去十年用了八位工人姐姐,流失率之高,相信快要惹起入境處懷疑。人來人往,長輩們固然連各人的名字也記不牢,小悠小芊也由最初的哭哭鬧鬧,到現在雖未至於漠不關心,至少可以照樣睡覺、照樣上學,間中還比較一下,歷來各位姐姐的廚藝如何如何。
關於聘請外傭,我與不少有孩子的家庭一樣,足以寫下一部長篇血淚史。先別怪我要求太多太挑剔,在過往的日子,我基本上都不在家,菲傭是完全可以胡作非為的,包括肆無忌憚地進行電話聯繫(煲電話粥及狂發短訊)、早兩小時去接放學(我家離學校只相隔兩個火車站)、煎兩條香腸加白飯便成了孩子的午餐飯盒等等。

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

但這種港人眼中屬於優質的工作,在外傭眼中,其實已相當辛苦。於是乎,我的開國功臣Emily姐姐舉家移民往美國;Jessica與Gina兩姐妹偷偷地潛逃往加拿大,享受每天八小時的標準工時;她倆的小妹Jess見兩個姐姐相繼遠走高飛,也隨便找個藉口,說要回家照顧老媽。請注意,這三姐妹是從未曾單獨出現的,我有一段時間同時聘請兩名外傭,一個走了由另一個補上,換言之,是兩名外傭照顧兩個小孩,但依然敵不過外國的薪高工時短。
小悠小芊年紀相差三載,本來是不需要聘請兩名外傭的,問題是,工人姐姐會隨時走佬。Emily走後,我匆匆忙忙請了另一人(已刻意忘了她的名字),那時小芊還不足一歲,快四歲的小悠一下子走了個近親,情緒起伏得厲害,拒絕對話,甚至不准新姐姐為她洗澡。
我天天中午十二時離家上班,往往凌晨一時才回來。家中的對抗局面掌握不好,只知自己看不緊,孩子容易病。有天晚上我檢視了一下藥水瓶,工人姐姐竟然將小悠的藥拿了給小芊吃!我當然震怒,但礙於她有兩名人質在手,也只能低聲下氣請她多留心點,嬰兒吃錯藥是可大可小的。
我肯定香港人與菲律賓人有極嚴重的文化差異,我的低聲下氣,在她而言是嚴厲斥責,加上小悠的積極不配合,於是乎,她聲稱在日本找到新工,三天後放下代通知金一走了之,還順手帶走了我爸送我的一隻勞力士手錶。
可以相像當時有多狼狽,惟有將小悠送往屯門姑媽處,天天乘臨時保母車往九龍塘上課,小芊則寄養在阿姨西貢的家,兩姐妹天各一方,為時四個月。之後的兩三年,我家都有兩名傭工,以防歷史重演。

Emily到埗的那天,我剛好作動入院,甚麼都沒教她,她卻做得最好,這是我的好運。

短短兩三個月,那位順手牽羊的工人姐姐,把我白白胖胖的小芊,弄得瘦了一圈。

作為打工一族,我其實沒有很怪責她們(偷竊除外)。人望高處,自己也不時心思思想轉工吧;偷懶更是人之常情,老闆不在,還不是天天上網看動新聞?況且,離鄉背井也只為謀生,當中還有不少悲慘的故事。Beth本是富貴人家,丈夫離世後家道中落,她一個濶太淪為外傭,心理上已不好受,發現自閉症兒子遭夫家親人虐待,遠在香港的她救不了近火,終日神不守舍,甚至出現抑鬱症徵狀。我也擔驚受怕呀,有天在報館,突然傳來外傭將少主擲下街的新聞,我心中一澟,後來搞清其實是外傭思鄉跳樓。那天晚上,和Beth詳談後,大家也認同她應該回家先照顧自己的孩子。
說說現狀吧。Belen是我們近年難得完成兩年合約的姐姐,不是她很好,她也有借糧、向財務公司借錢、豬肉永遠煮不熟等惡習,但無論做錯任何事,包括向小芊餵食了雙份藥水(唉!又是小芊,又是吃藥),小悠總會挺身而出為她說項。
「她家裏很窮,弟弟偷偷把她的房子賣了。」
「她有很多工夫要做,媽媽你不在家不知道的。」
「她也不想呀,你也常常忘記事情吧!」
還有小芊,遠遠看見她就會拉長嗓子大叫:「Belenie」,然後投懷送抱。我好幾次要出手了,總是回心轉意:愛錫孩子的,至少不是壞人吧?
哈,勢估不到,我甫由上班族轉為自由工作者,Belen跟我說,馬尼拉大水浸,她的家浸塌了,要回去善後。她過去兩年已先後因長子大學畢業、母親離世和親友遇車禍身亡而回家三次。算了吧,我在公司也天天想家,何況她們飄洋過海呢。於是乎,四天後,工人姐姐又走了。這趟因為媽媽在家,小芊首兩晚發了點噩夢後,家中一切如常,除了我,戰場一下由公司變了在家。

十年聘請八名菲傭照顧孩子,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心得:

1. 工人就是工人,不能奢望她可擔起一點母親的責任;

2. 要教導孩子懂得尊重人,沒有「please」、「thank you」,工人姐姐有權完全不理睬她們的要求;

3. 不准替孩子穿衣服與綁鞋帶;小悠小芊學校的副校長,更會天天站在校門前,監察學生是否自己背書包;

4. 小芊每次畫全家福,一定有工人姐姐的份兒,我當然不會阻止她,但在適當時候,會輕輕提醒她一下,工人姐姐的家在菲律賓,她總有離開的一天;

5. 在家耽了數星期,發覺一屋的功夫實在沒完沒了,工人姐姐其實很辛苦,多一點體諒,多一點和諧。

總的而言,要聘得一位好姐姐,全靠兩個字:運氣。順帶一提,外傭市場告急,菲傭越來越挑工,印傭又買少見少,各位母親們,任何決定前,三思而後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