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病是香港的頭號殺手,大家談癌色變。治癌方法近年有很大進步,治療早期癌症一般較有把握,末期癌症會較難應付。病向淺中醫,切勿諱疾忌醫,耽誤病情。某些癌症可透過定期身體檢查及早發現,高危一族需要留意。
成功的治療從準確斷症開始。一般先用掃描技術鎖定目標腫瘤,例如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和正電子掃描等技術;然後使用幼針穿刺、內窺鏡或外科手術,取活組織作病理檢查。
精確的病理分析非常重要,有助制訂正確治療方案。除了普通的顯微鏡觀察之外,亦需要分析癌細胞的抗原蛋白,或加上一些基因測試,為癌細胞準確分類。
確診癌病之後,醫生需為病人作全面的評估,然後定出抗癌的目標和方法。先確定病人治癒的機會,再考慮病人對每項治療的風險承受能力,最後決定治療方案。治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標靶藥物。
有效的抗癌治療需要病人及其家人的配合,才能事半功倍。醫生與病人在治療前的溝通也非常重要,增加了解和信任,使抗癌之路可以更加暢順。
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機會發生併發症。醫生會盡力減少病人的不適和治療風險。病人亦需要調節自己的生活習慣,作出配合。家人和親友的鼓勵亦非常重要,使病人得到有力的支持。
預防勝於治療!停止吸煙肯定是目前最有效的防癌之道,不單止是肺癌,很多其他癌症亦與吸煙有關。戒煙同時減少患上心肺和血管病的機會,估計全民戒煙可減少整體醫療開支一成或以上。乙型肝炎病毒是香港大多數肝癌的元凶,本港一成人乙肝帶菌,80年代開始推行全港初生嬰兒乙肝疫苗注射,防止病毒感染,將有效預防肝癌。
知道病因才能有效預防,全球科學家都在研究各種癌病的致癌因素,香港亦不例外。那些在華人社會較多見的癌症,例如鼻咽癌,自然成為香港學者的主要研究目標。淋巴癌種類過百,部份在華人地區較多見,成因不明。香港大學正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和國內醫院合作,用先進的基因科技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養和醫院副院長 梁憲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