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白你會驚:洗腦術 - 卓韻芝

我坦白你會驚:洗腦術 - 卓韻芝

江湖姦殺令

唉,其實我也不明白,那些甚麼《ATV焦點》,又或甚麼「提議用絕食來保衞國民教育」的東東,到底是想叫人支持國教?還是使更多人反對國教?看完之後,反國教人士心頭只會更加激動,更加團結。真是非常光怪陸離。將幾名手無寸鐵的學生塑造成「破壞派」?再扯到「倫敦與華盛頓的身影」?那是甚麼影?科幻電影?用不用去到如此極端?忽爾想起《江湖告急》的經典劇情:大佬下的是「江湖追殺令」呀,不是「江湖姦殺令」呀!哎呀,搞到咁大!
香港人愛用「好好笑」來形容荒謬尷尬的事,回看2012年,最好笑的也許是《ATV焦點》;重看多次,越看越覺好笑,獨自在家中對着電腦笑出聲來,先是乾笑,後來的是冷笑,最終啼笑皆非。近來我在寫棟篤笑的稿,我在想,真是輸給這些東東;親愛的,我怎麼夠你好笑?甚至懷疑連《低俗喜劇》也不及《ATV焦點》好笑。莫非這些東東是國民教育的一部份?閣下那所是甚麼學院?諧星培訓學院?HBO荒誕喜劇編導訓練班?

焦點

朋友說:「洗腦真的可行嗎?我不斷說我好靚,大家便會覺得我好靚?」不如這樣說:洗腦就像戴上一副眼鏡,在戴上以後,它將會成為你的目光「焦點」。如果你被洗腦了,認定「你的外貌」是一個關鍵,這題目便會成為慣性思考焦點。自此,你看到的所有事,彷彿全都關乎「你的外貌」。如果有人不肯借錢給你,你認定這是因為他覺得你唔靚。如果你拈花惹草被情人指責,你認為情人歧視你靚。如果有人反對你的想法,你覺得他妒忌你靚。你願意為了一個「靚」字跟任何人死過,不再客觀設想:別人否定你,純粹因為不認同你的論調,而非因為歧視你靚!這是洗腦最光怪陸離之處:使人把事物全扯到被灌輸的前提上。不再個別分析事件,不再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甚至產生自我防禦機制,老是認為別人想破壞你的靚。

《ATV焦點》到底想叫人支持國教?還是使更多人反國教?看完之後,反國教人士心頭只會更加團結。

自我洗腦術

英劇《Little Britain》中有一個很真實的角色:Daffyd是一名經常穿緊身膠衣的肥仔,老是認為別人歧視他的性取向,他活像悲劇皇后:「成為村裏唯一的同性戀者,是多麼的痛苦!噢!我的人生哦!」其實整條村根本沒人理睬他,沒人有空歧視他,僅只他一廂情願斷定全世界都討厭他。他會刻意找女友,把女孩帶到酒吧中,大喊「噢!既然你們討厭我!我埋沒自由算了!」World class drama queen. 雖然這角色聽來荒謬,然而環顧四周,不乏Daffyd一般的「自我洗腦人」。例子包括:女孩以為別人冷落她,是因為她肥胖,其實大家敬而遠之是因為她性情乖戾!窮男孩認定自己沒女友,是因為女孩們貪錢,其實他沒女友是因為他的負能量過盛!管理層認定員工上進是為了謀朝篡位,其實別人根本就想辭職!有人認為只要隆鼻就能一帆風順,其實一切關乎才智,而非鼻子!

《Little Britain》中的Daffyd老是認為別人歧視他的性取向,他活像悲劇皇后。

行銷洗腦術

許多行銷技倆也運用洗腦術,讓產品跟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掛鉤:吃消脂丸就能找到愛、穿Kate Moss的衣服妳就成為Kate Moss、使用清潔劑丈夫便會快樂回家……在許多時候,消費的關鍵是「在付款一刻被洗腦」,亦即顧客的腦袋逕自將產品聯想到甚麼畫面上。如果閣下發現自己經常購物,難以積穀防饑,最佳方法是拒絕洗腦,喊停所有聯想。假設你想買一條項鏈,不要聯想模特在雜誌中戴着項鏈的模樣,不要聯想你像模特一樣穿梭於酒會中遇上James Bond—這僅只一條項鏈,這僅只一條項鏈,不多,也不少。漸漸地,閣下離開現實扭曲力場,才能夠看透物件本身的價值—這是我聽過最管用的儲錢方法。
但願「抗洗腦」能夠被應用在更多廣闊的範疇裏,無論是消費、人際關係、事業的建立。人類喜歡找尋出錯的原因,然而在許多時候,出錯正是因為閣下誤會了出錯的原因。有時我們得勇敢推翻一己認定的原因,才能保持客觀。否則到最後閣下將會變成《ATV焦點》。

許多行銷技倆也運用洗腦術:穿Kate Moss的衣服妳就成為Kate Moss。

撰文:卓韻芝
藝人。
不用怕,幽默感會救贖你。
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