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不斷聽到身邊的人在討論「英格蘭對烏克蘭」這場世界盃外圍賽,可以很坦白的跟你說,我只是單靠新聞報道以及社交網站的「洗版」,才得知比數為1:1。
事隔兩天,爸爸在家中重提賽事,得悉原來英格蘭陣中有不少傷兵,當中有朗尼、泰利、禾確特、艾殊利高爾都無緣上陣,令英軍實力減半。由於兵源不足,英帥鶴臣需要起用湯卡華利、阿歷士張伯倫等新星,並補選如年僅17歲的利物浦球員史達寧,以及效力熱刺的積基李華摩亞等中場來加深「板凳深度」。
我沒有觀看這一場的球賽,當然不會作任何評論。但板凳的深度又確實令我聯想到上季的傑志。球隊上季僅得19位球員,外間認為,無論上半季贏得如何漂亮,球隊的表現一定會因下半季的頻密賽程而受到影響。的確,球員們到季尾真的很累,但下半季我們採用「輪換制」,用不同的球員應付多條戰線,從中確實減輕了各球員的負擔。當然,首要條件就是板凳的深度,若正選和副選的打法不一、個人技術又有一段距離,球隊根本沒可能可以採用「輪換制」來奪取好成績。結果,球隊就是因為憑着「全民皆兵」,奪取聯賽、足總盃和聯賽盃冠軍。
外國球隊的「板凳深度」比香港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即使技術頂級的球星也可能有段時候會成為後備,傑志將繼續優化後備力量的質素,務求令到所有球員都有能力去應付多戰線的比賽。
文:伍怡欣
傑志足球會公關主任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