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夢在月球:過大海睹一場

我們的夢在月球:過大海睹一場

我們經常把設計標籤為商業,藝術標籤為神聖不可碰的文化,似乎兩者有着一道鴻溝,但兩者本來就是不可劃割的。他們在長期的互相影響和醞釀下會形成一種氣氛和面貌;我們俗稱這現象做潮流。
但究竟潮流文化是如何形成?我最近似乎有些頭緒。
由於工作需要,而且小弟性格外向,我經常認識新朋友。最近認識了一位很有魄力、夢想和實踐力的澳門人,他的名字是洪駿業。
阿業本是平面設計師,曾在澳門文化局做平面設計,據聞已是當地較有趣和具創作空間的職位。阿業有另一位平面設計朋友周小良,則曾在另一較有設計空間的政府機構──藝術博物館工作。然做了近十年,他們自覺澳門的設計生態很沉悶,決心跳出政府合作做T恤並開店賣Lifestyle產品。

Kay & Jing Wong

Kay、Jing 自從06年建立時裝品牌Daydream Nation,自稱「偽時裝設計師」,Jing更說他是流着劇場血的唱作人,在時裝界做間諜。

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小步

阿業和阿良是Modesign的兩位創作總監,而Modesign是他們倆的平面設計公司。Modesign一直有參加國際的設計比賽,亦因此認識到很多不同國家的設計師朋友,打算跟他們Crossover做產品,作跨國的文化交流。
但在澳門這缺乏創意產業的地方做開荒牛實談何容易?
由營運設計公司到開舖做老闆這一大步一直到今年才能成事,而過程冒的險可一點都不少。

C Store×Daydream Nation在9月1日開始為期三周的Pop-up Shop。圖中剪綵的左起為洪駿業、周小良、黃琪及黃靖。(Batch One Photos)

大三巴旁販賣Lifestyle

去年澳門文化局開始推動文化產業,很多舊建築物開始拿出來供人遞交建議書進行投標,而阿業和阿良剛好把握了這時機,把他們的夢想計劃全盤托出來。
他們Modesign全公司為了要投中標,決定破釜沉舟。Modesign整整一個月沒有接工作,也把之前開始了的Project擱置,專心一意做了一份很仔細也很好看的建議書,結果投中了旅遊大熱點大三巴旁的位置,並開了澳門首間賣Lifestyle產品、以及Modesign自家設計的T恤和另類遊客紀念品的潮店。
數個月後,Modesign再投中另一地標式建築物C Store做Select Shop,專入不同的國際設計師品牌,決心以品味行先做潮店,為澳門的設計圈和時裝圈帶來新衝擊。

C Store的由來

阿業告訴我,C Store的前身是個很小的警崗,但十年前邀請了澳門土生土長的著名葡國建築師馬若龍,把警崗重新設計成現在這後現代模樣的新潮建築物給政府拿來辦美術館。美術館辦了幾年後政府改變想法,去年再拿出來投標。
我問阿業店舖叫C Store是甚麼意思?他就說澳門人一直叫這建築物做 C Store,好像說是因為C for Culture,但沒人能證實。而他們一來想有親切感,二來想簡化,便索性簡單地叫店做C。

黃靖在Pop-up Shop開幕當天於店外空地獻唱原創歌曲。

澳門從此不只有賭場

阿業覺得澳門只有賭場很沒意思,因此希望Modesign和C Store能引入玩味濃的產品和牌子,讓單一的澳門市場有多些選擇和衝擊。故在C Store售賣的牌子如Daniel Palillo等都以奇怪紙樣和用色大膽見稱的強視覺作品。
阿業早前也邀請了Daydream Nation到C做為期三周的Pop-up Store,我們就是這樣認識的。最難得的是阿業和阿良以醞釀和拓展澳門文化和品牌為己任,店裏於是也力推澳門人Robert Lai的國際時裝品牌Obése Plein和葡國情侶 Manuel & Clara的Lines Lab,好讓更多本地的潮流文化愛好者可以認識他們。C除了賣潮服,還有心引入了葡國一個Organic Soap的名牌,有七百多年歷史的香皂,絕對無用動物測試,值得試試!

澳門設計/文化圈的希望?

阿業百忙中還不時定期到學校教學生和讓學生們在Modesign和C Store實習,形成了健康的循環。也許在這一刻去評論C Store的影響力言之尚早,但他們的國際視野和本土意識則必然為澳門注入新的力量,這點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