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財經專家一直爭論,主動式與被動式投資管理何者孰優,被動式投資緊貼基準或指數,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可以降低成本和風險;主動式投資如互惠基金則以跑贏基準為目標,有助提高回報。不過,投資者應注意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決定,投資組合應兩者兼備。
為了提升投資收益、更有效分散風險,避免通脹蠶食回報,投資者應該利用各式各樣的主動式和被動式投資工具,全方位捕捉投資機會。
主動式基金經理根據當前的投資環境調整組合,以締造優於大市的回報。相反,由於ETF的唯一目標是追蹤指數,取得反映相關市場的表現,因此無法締造優於大市的表現。若市況造好,投資者可從中獲利;如果大市下滑,投資者將錄得與市場一致的負回報。
由於主動式基金經理致力締造優於指數的表現,其證券持倉必然與基準不同,因而形成較高的「主動風險」,但若投資組合加入ETF,則有助減低整體的主動風險,更兼具跑贏基準的潛力。費用方面,被動式投資的執行成本顯著較低,投資者可透過買入ETF,只須通過一項交易,便可涉足廣泛種類的債券或股票。若由主動式基金經理執行相同的交易,往往牽涉較高的成本,所以管理費相對較高。
捕捉入市時機
在波動之市況下,懂得捕捉入市時機可對回報帶來顯著的分別。一旦大市在交易日顯著波動,ETF能像股票般於交易時段買賣,而主動式管理的互惠基金只能在收市時進行交易,難以把握即日價格的走勢獲利。
建立一個主動式和被動式管理策略兼備的投資組合之目的在於顧及整體的表現。有時候,主動式管理策略的表現會較佳;而指數為本的策略則在其他時期佔優。當前投資市場利率偏低、增長乏力且風險處處,若將ETF與主動式管理的互惠基金結合為一,將有助發揮新式投資策略的威力,亦同時降低風險。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