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在是次立法會選舉贏票數輸議席,反映建制派的配票能力越來越強,民建聯與工聯會在新界西取得四席更是其登峯造極之作。而泛民雖然得票較多,但與建制派的得票差距已進一步收窄,六四黃金比率已不復見。如此看來,相信在往後的立法會選舉,泛民的選情只會更加嚴峻。
泛民的議會勢力減弱,兼且內耗不斷,令人擔心他們是否能在重要的議案上捍衞香港人的權益。激進派勢力揚言會以拉布來抵抗政府惡法,然而拉布並非反對政府的萬靈丹,像上次曾主席以一句「返嚟就郁」就成功「剪布」,誰能保證類似事件不會再次發生?而「溫和理性」的黨派除了喊一句「今天是香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似乎也毫無辦法阻止任何惡法通過。
高鐵撥款、政改方案、替補機制……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泛民議員在議會內制衡政府的作用有限。泛民議員在今屆立法會的失利,更叫人對議會抗爭不敢抱任何期盼。既然如此,我們剩下的方法就是走上街頭,利用群眾運動制衡政府。○三年的七一遊行,以至近期的反洗腦國民教育運動,均是群眾運動成功的好例子。這個政府再膽大包天,也萬萬不敢忽視民意大象。
因此,香港人不能再做沉默的一群。繼國民教育後,港深融合、二十三條立法等議案將一步步逼近,單靠泛民議員的力量並不足以與政府對抗。要捍衞自己權益,香港人必要從自身做起,勇於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聲音,對這個倒行逆施的政府大聲說「不」。
反洗腦國民教育運動是一個好開始,且看香港人能否將反國民教育的激情延續下去,集合群眾力量與惡法抗衡到底。
婁家俊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