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誓言以基建穩經濟,為確保「招無虛發」,監管部門一再要求銀行要配合,尤其「鐵公工程」要傾斜借貸,在「軍令如山」下,銀行不願借錢也得要借。
內地《中國證券報》引述銀行業人士稱,監管部門日前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鐵路、公路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貸支援。為說服銀行管理層,監管部門要求各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經濟運行周期特徵,及時調整信貸政策,有限的信貸資源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穩步增長的支援力度。
中鐵速奪合約 漲2.7%
銀行在監管部門以軟硬兼施手段下,還是不敢逆旨。建行(939)人士稱,為配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下半年該行的信貸投放將大力傾斜,上半年建行已適時調整信貸計劃管理方式,做到專案早儲備、貸款早投放,加快貸款進度。本月初,發改委繼批復總投資規模逾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25個城軌規劃和專案後,又批復13個公路建設項目、10個市政類項目和7個港口、航道專案。保守估計,兩次批復專案總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發改委密密批出基建項目,中國中鐵(390)亦火速獲得合約,該公司公佈近日共中標或簽約280.9億元的十六個重大工程項目,工程中標價或合同額總計佔2011年營業收入的6.11%。基建穩經濟的成果難於短期看到,但中國中鐵的股價已反應出來,中國中鐵昨收報3.36元,升2.75%。
嚴格把關防範風險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高漲,已有不少貸款專案在「排隊」,而「鐵公工程」(鐵路與公路)獲批出貸款機會甚高,商業銀行既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也要嚴格把關,防範風險。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連平表示,預計9月信貸投放量不會很低,可能到四季度底會稍稍壓縮。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就目前來看,下一步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是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重點。商業銀行必須防控風險,必須實事求是地根據專案本身的風險情況、商業可持續性等來提供貸款。銀行不能盲目跟進,必須準確定位項目風險,銀行不應成為推動盲目投資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