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之時,已在北美。在流動性策略的領域,已很久沒有因「操」北美市場而要日夜顛倒,感覺也好像回流亞洲前的日子,等待大幅飆升或暴跌時的獲利機遇,特別在年尾!反「洗腦國民教育」抗爭、立法會選戰,「當權者」的堅持,給了700多萬港人不少思想上的衝擊,數十萬市民高呼撤回洗腦教育,這是「致命地認真去抗爭」,We are deadly serious!那邊廂在美國,剛剛過去有9.11世貿中心恐怖襲擊11周年的紀念日,而明天9.15,便是雷曼兄弟倒閉四周年。
雷曼爆煲四周年惹反思
提及雷曼,不少人或會對金融霸權有所反思,質疑「華爾街模式」,是否真的那麼迷人。雷曼爆煲時,全世界要一起幫它「埋單」。結構性產品的「衍生」,把實體業務證券化(Securitized)後轉嫁給機構性投資者或普通人,但證券化後資產可變到「無價值」,被轉嫁的垃圾可令你傾家蕩產。人在北美,不妨也在此談及一些北美操作的「War Stories」,在上世紀90年代中至尾,我有幸參與北美洲互聯網大熱潮(Internet Bubble),美伊戰爭、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在多次驚濤駭浪中,我利用長短倉為主力建倉根基,利用衍生工具不斷互相配搭,有時某些部位有小賺,也經歷慘賠,最重要是捕捉「大波段」行情,獲利時可說是「一發不可收拾」!
超高PE上市神話難維持
在90年代末,我曾經從基本面看,互聯網世界的股值是沒可能像一支箭般地上升,因為「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世上難有長久100、500倍PE的上市神話!當你想到要「沽空」一些股票之時,你想沽的東西,可在一個月曆年內,上升700%、900%,我所說的,是1998年Yahoo!及Amazon的年度回報。時光由1998「快閃」至2000年。Amazon在一整年內,即科網股爆破的2000年,日曆年內曾大跌80%,這是任何人也難以承受的重挫!戲劇性地,過去10多年,Amazon也由龍頭網上書店轉型為網上最大的百貨公司,無所不賣!Amazon的成功,也令實體書店Borders在2011年倒下,最終在去年2月宣佈要申請破產保護令,再說Amazon的市值,現為1115億美元,而股價也由2000年尾的14.56美元,到現在最近的256美元,不足12年股價升近1800%!(註:Amazon在1997年上市)由Amazon的故事,再延伸短談蘋果(AAPL)現時的行情,特別是操作行情!iPhone 5發佈會剛過,有分析師指蘋果短期內目標價為775美元,也有小型美資證券行分析員指,市值會推上至1萬億美元。蘋果現時市值是全球之冠,已遠遠拋離市值曾經和它叮噹馬頭、現約413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XOM)。iPhone 5發佈會後,媒體給iPhone 5的評價為「Taller,Slimmer,Faster」,但沒有「驚喜」,即我們所說的「Wow Factor」!下一次蘋果的季度盈利公佈時間為10月15號,當然也沒有可能反映到任何iPhone 5的銷售。要「操」一間波幅可以很大的科技公司,可行方法之一,是利用固定波幅期權策略(Collar Strategy)。即有「重貨」時,Sell OTM(價外)Call,用溢價(Premium)去買OTM(價外)Put,如果正股價下跌,Put那一邊絕對做到對冲效果,在此用英文更貼切:Collar Strategy,some upside gain,maximum downside protection,這也是「買保險」的交易之道,祝平安!錢志健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