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儀器認細菌平快準<br> 助對症下藥 增病人存活機會

新儀器認細菌平快準
助對症下藥 增病人存活機會

【本報訊】傳統實驗室由種菌至辨認出細菌種類需至少48小時,養和醫院最近引入「快速激光檢測質譜儀」,可將檢測時間減半。新儀器透過辨認各種細菌獨有的蛋白質,能分辨出95%已知可感染人類的細菌,準確度達九成。專家指,及早認出細菌類別可對準用藥,增加病人存活機會。
記者:陳凱迎

養和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鄧兆暉解釋,實驗室傳統要先將病人含菌的樣本塗在培養碟上,等候24小時讓細菌於碟上繁殖,再花24小時為繁殖出的細菌作生物化學測試,才辨認出細菌類別。
該院從歐洲引入的快速激光檢測質譜儀,同樣要花一日時間等待細菌於培養碟上繁殖,實驗室人員隨後將繁殖出的細菌放在金屬板上,並加入酸性物質分解細菌。新儀器只需1至2小時,便可透過辨認每種細菌分裂時產生的獨有蛋白質,做出相應圖譜,再比對各種細菌已知的圖譜,便可分辨出病人感染的細菌種類,與傳統檢測比較,所需時間縮短接近一日。
鄧說,縮短檢測時間可提升用藥的準確程度,增加病人存活機會,並可減低錯用抗生素造成的抗藥問題。以細菌入血所致的敗血性休克為例,病人病發後一小時內接受正確抗生素治療,存活率達80%,但每遲一小時對症下藥,病人存活率便會下降8%。

衞生署與養和已引入

傳統方法只可分辨600至800種細菌類別,新儀器則可分辨4,600種,佔現時已知可感染人類病菌的95%,另包括部份於動物身上出現的細菌,準確度高達九成。新儀器亦可分辨出傳統方法難以辨認的細菌;鄧舉例,上月一名78歲男病人傷口受鼻疽菌感染,傳統方法花了11日才能辨認出這種細菌,「呢隻菌可造成肺炎或敗血症,又容易喺實驗室惹到啲工作人員,早啲辨認出好重要」。
養和是現時本港唯一擁有上述新儀器的醫院,衞生署早前雖已引入一部,但未正式運用。新儀器檢測每個樣本成本約10元,較傳統約40至50元低,但鄧指出,部份細菌仍需基因排序方法確認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