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滙率不再單邊看升值,令企業更願意以人民幣借貸,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昨透露,截至7月底,本港離岸人民幣貸款餘額達6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等於一年前約四倍水平;今年3月底相關總額為420億元。他昨日出席銀行學會論壇時指出,更多人民幣離岸中心在各個市場形成,不等於原來在港進行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交易便會流失至其他地區,這不是簡單的「零和遊戲」,更多金融市場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意味銀行不僅以本地銀行作為交易對手,而是可與更多海外機構拓展新業務機遇,本港可扮演環球人民幣融資及流通中心樞紐角色。今年首季末,本港銀行對海外銀行應收及應付款項分別為1461億元及1285億元,而6月底水平亦相若。
離岸中心地位難動搖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人行前副行長吳曉靈亦在該場合表示,上海目前是人民幣在岸交易中心,滬不會成為人民幣國際交易市場,即使其他地區爭取成為離岸中心,也不代表本港獨特地位受到損害。對於滬訂下2020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目標,是否意味人民幣在此時限前將可自由兌換?她拒絕預測人民幣自由兌換時間表,但強調可兌換不等於貨幣地位國際化,即使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多個離岸中心並存,如倫敦及本港市場因時差關係,亦可發揮互補作用。銀行公會接納拓展本港私人銀行業務的顧問報告,滙豐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認為,目前私人銀行小組仍處籌組初階,是否包括人民幣或其他幣種、投資門檻多高等,尚待銀公商議,將來是否將滙集所得意見提交籌備成立的金融發展局,現時評論亦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