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新界北的港人,這幾年的生活越來越痛苦:做街坊生意的店舖相繼倒閉,取而代之的是連綿不絕的藥房和金舖。為的是讓內地自由行旅客購買更多奶粉、金飾和日用品。火車站盡是內地水貨客,把更多貨品運往內地販賣,港人還要讓他們優先上車。在一片普通話的交談聲中,港人身在故土,卻形同異鄉人。這,正是特區政府口中的自由行經濟。特區政府經常稱道自由行帶動經濟復蘇,卻從不計算其社會成本。港人走在街上,看到的,是社區消滅、生活消亡。以上水為例,現在該區的娛樂設施、食肆所餘無幾,當地人連享受一家外出用餐的歡樂亦不得。新聞早已報道,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只有幾巴仙的GDP。為了這蠅頭小利,政府竟以港人的生活質素和社區存續為代價,是何道理。更恐怖的,是政府竟習非成是,見北區內地人漸多,竟將內地劣質文化帶來香港。前幾天,市民就發現北區大會堂的國慶燈飾竟用簡體字,破壞本港風俗。敢問民政事務處,是否想藉此配合國民教育,對該區居民洗腦。令人慶幸的是,本土意識興起,港人面對內地入侵,敢於抗爭,免受荼毒。只是,不少港人想起抗爭二字,往往以為行動激烈,氣勢洶洶。實際上,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那個掛在北區大會堂的燈飾,民政事務處在收到數以百計的投訴後,見眾怒難犯,立即撤換成正體字燈飾。這一年來,雙非、殘體字、一簽多行等,不也在港人的抗爭下紛紛敗退?可見抗爭絕非難事,在於港人是否有心,保衞家園。中港矛盾,根源在於雙方的權力、資源的不對稱。大陸的一小撮人口,足以壓垮香港,扭曲社會環境。更何況中共蓄意利用香港化解其社會及經濟問題(一簽多行所批准來港的非戶籍居民,消費能力有限,他們來港,反倒是來港謀生,與港人爭利)。可恨特區政府漠視港人權益,置港人於險境。港人必須自救,方能保存。本月十五及十六日,一群香港市民,將會在上水發起抗爭,光復被水貨客侵佔的上水站。有志於保衞香港者,請踴躍參與,為故土盡一分力。孫進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