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6月2日,21歲的陳晞文以為自己死了。眼前一片白,視線內的影像全是白色,以為上了天堂。在倫奧滑浪風帆訓練中被帆船撞至墮海,斷了5條肋骨,切除整個脾臟;手術清醒後,找到想要的人生,發覺風帆比港大學籍更重要。
記者/攝影:徐嘉華
執番條命,但肚皮留了一條15厘米長的疤痕,晞文不介意自揭瘡疤讓小記看,像一條蜈蚣。晞文說:「手術那天,醫生幫我注射K仔(氯胺酮)局部麻醉後,見到很多格仔同星星,全部白色,以為死了,不斷大叫『我好驚』。」訪問時拿着在醫院寫的日記,舒懷地憶述意外前後。
6月2日 意外發生當日,立即做切除脾臟手術,第一個想法是「我要生存下去」,第二個想法是「好想念滑浪風帆」。
意外前,晞文是家中寶貝獨生女,會考27分,書不離手,擁有港大文學院學籍,意外後,她發覺至愛是滑浪風帆,她說:「當時我們7個女仔一齊在奧運賽場練習,風很大,突然有隻帆船向我方向駛來,我被撞跌至海中,幸好有助浮衣,5秒鐘後被加籍教練把我拉上快艇,之後送進醫院,我全程清醒,但動不了。」
掃描證實斷了第8至第12號肋骨,其中一條斷裂肋骨將脾臟分成3截,非切不可,晞文說:「在病床上發夢與清醒時,都是想着滑浪風帆,今屆奧運就當吸取經驗,計劃用4年全職訓練去衝2016奧運會。」
6月3日 麻醉藥過後人生觀改變了,開始學風箏滑水及小帆船。
手術翌日,晞文拒絕冲凉,她說:「我都不知縫了幾多針,手術第2天,我可以慢行,但不夠膽冲凉,不敢看那疤痕。」她續稱:「過往10年,我將學業放在第1位,風帆第2位;今次倫奧最終成績入不到前10名(得第12名)有不甘心,或者好勝心,見到獎牌選手們都是花4年去部署一個奧運會,我才用了1年半全職訓練備戰。」
晞文的「4年奧運計劃」不是說說而已,就算仍未知2016年是否有滑浪風帆(見知多啲),她在上星期已開始試學風箏滑水及小帆船等的奧運項目,明日更自費到新西蘭學10天風箏滑水。
6月4日 「我只得這女兒!」
6月3日香港時間凌晨2時,任職護士的陳父,獲知女兒於英國發生意外後,在香港透過長途電話與當地的醫生只講了一句:「我只得這女兒!」手術後兩天,父母到達英國南部;住院10天,父母都向女兒妥協了。現在每天還要食抗生素的晞文說:「爹哋媽咪都覺得我今次執番條命,所以讓我做鍾意做的事;爹哋原本好想我賽完奧運後,就回去港大完成學業(晞文因備戰奧運,停學了1年半);現在最理想是港大能延長我的畢業時間,否則我惟有放棄學業,在運動事業完結後再考過大學。」
樂在倫奧
陳晞文小檔案
出生日期:19/01/91(21歲)
身高:1米65
體重:56公斤
學歷:香港大學文學院一年級
學滑浪風帆:9歲(05年加入港隊)
威水史:
.12倫敦奧運(RS:X)第12名
.10年廣州亞運(米氏板)銀牌
.09香港東亞運(RS:X)銀牌、巴西世青賽(RS:X)金牌
.06及09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傑出青少年獎」
後記:天天向上
拍攝地點是九龍公園「天天向上」巡迴展,站在榮念曾創作的巨型白色「天天」身旁的晞文(圖),感覺很鼓舞。她說最想在「天天」身上寫一句「天天珍惜每一天」,這是意外後領悟出來的人生哲理。
知多啲:無脾臟易受感染
根據香港倫奧代表隊隊醫張維表示,一般人切除脾臟後,免疫能力會大大減低,容易感染病菌,對16歲以下,以及65歲以上人士影響較大,前者因抵抗力未完全成熟;後者則因免疫力隨年齡下降。對21歲年輕力壯的晞文來說,風險不算大,亦不會影響她繼續做運動員,唯一擔心是她時常四出集訓及比賽,有機會接觸到受污染的海水,因而影響健康。
知多啲:11.4定風帆生死
晞文已決定4年奧運大計,但滑浪風帆能否繼續成為2016里約熱內盧奧運項目,今年11月4日將有定案,皆因國際帆船聯會5月以19:17票,通過將風箏滑水(kiteboarding)取代滑浪風帆,成為奧運項目;但反對聲音甚多,至今已有超過3萬名行內人簽名反對。國際帆聯將在11月初在愛爾蘭的周年大會中再表決一次,滑浪風帆早於1984年已成為奧運項目,香港「風之后」李麗珊於1996年為香港奪得歷史奧運第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