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之敗並非香港之敗 - 陳宗堯

泛民之敗並非香港之敗 - 陳宗堯

香港立法會選舉正式落幕。這一屆選舉,建制派直選議席大增,拿下十七席,泛民只保住關鍵少數,在地區直選中遭到挫敗。有人說,這是香港民主發展黑暗的一日,facebook上瀰漫着一股肅殺的氣氛,大家都準備看着未來四年香港社會「搭沉船」。
在今次選舉中,香港人又一次見證到建制派背後龐大的動員機器,是何等嚴密且高效;反之泛民則內耗嚴重,組織鬆散,未來在議會他們能否在重大議題上團結一致地投票令人懷疑。大家都擔心廿三條和國民教育等議案會被現屆政府「趁火打劫」,快刀斬亂麻地通過,香港會被快速染紅。
泛民近年的內鬥,早已讓香港人看得厭煩。我們還能夠完全依賴他們去捍衞香港人的核心價值,捍衞言論自由、法治精神及公平公正的選舉嗎?香港人不再是港英時代的二等公民了,能夠捍衞香港價值的,就只有我們香港人自己!香港人在回歸前對政治漠不關心,現在回歸已十五年,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開拓香港的公民社會。
在發達國家,一向都是公民社會推動政治的發展,政黨做的,不外乎是去掌握民情的變化並順應選民要求,政治人物即使是由人民選出,他們也不一定能夠代表人民所有利益。最重要的,是人民尊重並行使自己在社會上發揮影響的權力,在大是大非之節時挺身守護自己所相信的價值。
我們不應該輕易相信「香港人贏了」或「香港已死」的說法。如果我們盲目相信及依賴政客,不問政事,這才會真正的蠶食香港的核心價值。在國民教育的事件中,已經看到香港公民社會正在發芽茁壯。年輕的中學生敢於表達他們的意見,做出了絕大部份人想做但從來做不到的抗爭,十二萬人的集會,顯示了香港人捍衞「多元思維」的決心。
實際上,立法會選舉的高投票率,也着實證明香港人的公民意識正在提高。此後立法會上有任何重大的議案要提出,泛民捍衞不了我們,我們就更加應該挺身而出去為自己的社會發聲。我認為培養港人整體對政治民主議題的認知,令他們能從客觀持平觀點分析各種對自己有切身關係的政策,才是今後香港應走之路。泛民在立法會的勝敗並不代表香港的勝敗,香港如果敗了,只能怪香港人自己沒有把好關去捍衞香港的核心價值。

陳宗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