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學民再潮漲 - 曾志豪

等待學民再潮漲 - 曾志豪

誰也不能指責學民思潮以及反國教大聯盟的撤退是「懦弱」,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勇敢」,何來這場聲勢浩大的佔領行動?香港也不會多了一個「公民廣場」。公民廣場的撤退,對整個反國教運動,打擊不小;911大罷課,8千人撐場,聲勢浩大,但和十二萬人相比,始終最高峰已過。佔領政總最大的威力,在於「佔領」,長期有人聚集在一個廣場「篤眼篤鼻」,把抽象的「不滿聲音」具體化為一隻看得見的大象,這個力量比起「各處開花」有力得多。梁振英的回應雖說是「緩兵之計」,但正如23條,只要政客不去啟動,傳媒大眾便不會日日關注盯着這個議題;只要政府不發神經,突然又說要「全面開展」,「國教」這個議題便成為「睡火山」,熔岩雖在,但已不是最熱議題。我最愛舉陳茂波和梁振英的「房事」例子,當日萬人齊罵,但兩人放一次假,再用「港人港地」議題轉移視線,傳媒也就不再追究劏房僭建了。當議題冷卻,佔領政府總部的行動,很可能變成「佔領中環」,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絕食、十二萬人聚集,是反國教大聯盟的談判籌碼,政府回應了「取消三年開展期」,你可以不滿,可以要求更多,但前提是,你要再加籌碼;反國教大聯盟有新的籌碼嗎?「全港大罷課」,可以是新的籌碼,但大聯盟內部應該有很大分歧,他們拿不出這個籌碼,因此無法再向政府施壓,只能見好就收。「大專罷課」可以成為下一波的政治壓力嗎?關鍵就在你我他,我們可以付出支持學民思潮的同等熱情,去支持大專的罷課嗎?不容易走上街的家長,會繼續站出來向政府say no嗎?潮起潮落,思潮退了,還會再潮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