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日釣魚台爭議不斷升溫,中國政府除通過外交層面抗議外,民間亦發起抵制行動。分析指民間抵制日貨及停止到日本旅遊等動作,勢令靠出口為主導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數據顯示日本對華出口大跌12%,7月份更創出七個月以來最大整體貿易逆差;早已「吊鹽水」過活的一眾日系家電企業面臨另一輪重擊。
記者:陳智深、楊智佳、陳健文
近年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出口貿易國,比重達到18%,日本財務省早前公佈的7月份貿易統計顯示,當月日本出口創出半年以來最大跌幅,令日本整體貿易逆差為5173億日圓,創七個月以來的逆差新高;其中對華出口大幅下滑11.9%。
民間抵制日貨聲音日漸強大,首當其衝的當然是一眾日系家電品牌,自8月份以來日系品牌在中國的整體銷售額大跌。
日系電視銷售大跌
據中新網引述大型連鎖家電企業內部統計顯示,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個主要城市的各品牌日系電視,8月份銷售額按月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東芝(Toshiba)及三洋(Sanyo)大跌逾四成;Panasonic及聲寶(Sharp)亦挫逾兩成。
日本家電品牌面對三星等南韓企業崛起,加上圓滙持續走強的情況,早已奄奄一息。其中聲寶股價與年初高位相比已跌近七成,另一電子業龍頭Sony股價亦由3月高位回落近五成。今次再面臨中國民間抵制日貨行動,有如被人在傷口上灑鹽。
國內家電產業研究專家表示,釣魚台爭議令消費者對日系家電的銷售產生負面情緒,但日系品牌缺乏創新力亦是問題關鍵。「日系家電三年前就已開始走下坡,釣魚台事件只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加速日系家電企業的衰退。」
除家電外,日本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亦因釣魚台爭議面臨挑戰。據統計,8月份國內的南韓汽車銷量按年增13%;德國和美國汽車銷量更分別增26.5%及19.9%。相比之下,日本汽車同期銷量卻按月跌2%。
中國多地爆退團潮
釣魚島問題爭端不斷升級,民間抵制日本的行動越發激烈。除消費品外,抵制行動已擴至旅遊業。內地多個媒體報道,內地越來越多人紛表示「向遊日說不」,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出現「退團潮」。中新社報道,有廣州旅行社亦已停辦日本團。
據日本國家旅遊局資料顯示,單是今年7月,中國訪日旅客達20.4萬人次,不但打破以往單月人數紀錄,更佔訪日旅客總數達24%,為所有國家之冠。
今年1月至7月,累計訪日中國旅客,亦佔總旅客數目19.4%。假如中日兩國關係持續緊張,日本旅遊業勢將大受衝擊。
國內經濟學家指出,中日兩國貿易活動減少甚至打貿易戰,是一個雙輸格局。若中日正式開戰,更構成兩個貨幣貶值,對雙方經濟都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