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料貸款勢減<br>盈利受壓港銀荊棘滿途

畢馬威料貸款勢減
盈利受壓港銀荊棘滿途

【本報訊】本港銀行業淨息差續於低位徘徊,嚴重影響盈利表現。畢馬威研究發現,由於監管機構對資金要求提高,加上內地經濟轉差,拖累貸款質素,港銀未來或會對貨款審批更謹慎,甚至減小貸款,進一步打擊港銀盈利能力。
記者:董曉沂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馬紹輝(Paul McSheaffrey)表示,淨利息收入是銀行傳統收入來源,惟近年港銀淨息差持續低企,導致淨利息收入增長受壓。畢馬威中國合夥人黃寶珊補充,港銀由去年起一直要以高息搶存款,令資金成本上升,卻又未能有效將成本轉嫁客戶,故淨息差仍在低位徘徊。

內企爆煲拖低資產質素

另一邊廂,外圍環境不明朗,拖累股市表現之餘,亦同樣對銀行非利息收入增長有負面影響。港銀盈利增長主要靠貸款規模增長,故港銀必須盡力拓展非利息收入的渠道。同時,港銀面對監管機構對流動性要求日趨嚴格,馬紹輝預計,港銀為求符合《巴塞爾資本協定三》的要求,將要有更強的流動性,從而令港銀資金成本上升,可能會減少貸款或對貸款審批更嚴格,此舉進一步拖累銀行業的淨利息收入。除收入來源受壓外,港銀資產質素同樣令人憂慮。黃寶珊解釋,現時內地經濟增長放緩,造成內地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有上升趨勢,而本港銀行業有相當規模的貸款客戶是內地企業,亦會拖累港銀資產質素;不過總體而言,港銀資產質素仍然強勁。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馬紹輝(左)料港銀或會對貨款審批更謹慎。右為黃寶珊。

外資行撤出香港陸續來

由於本港銀行業經營困難,馬紹輝表示,近年見到不少外資銀行撤出香港,或出售部份業務以減低營運成本。他舉例,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今年初已削減本港業務,麥格理亦將本港的私人財富管理業務售予瑞士寶盛(Julius Baer)等。他預期,將有更多類似活動出現,主因外資行將更重視其業務規模的控制,故要撤出競爭太大或不擅長的業務。他亦預期,銀行為減省成本,或會減少員工數目,料投資銀行部門會有更多員工流失,相關工作會靠外判維持。雖然外資撤離香港,卻一直有傳內銀希望併購港銀資產及業務,馬紹輝認為,不排除內銀會再有併購港銀行動,但因內地監管依然嚴格,加上內銀亦要保留資本,故預期年內難見到相關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