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值壯年,卻自尋短見,單身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分析發現,本港護士的自殺率達9.46%,較整體在職人士自殺率高出兩成,輕生的護士逾半是單身。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指,醫護人員需通宵輪班工作,影響社交生活,近乎「斷六親」,促院方正視員工的身心健康。
記者:王家文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分析2003至2010年死因裁判庭的自殺個案,8年間有2,015名20至59歲的在職人士自尋短見,每10萬中就有7.83人輕生,當中不乏專業人士。研究發現,護士和警察的自殺率達分別為每10萬人有9.46和9.39,比率均較整體高;逾42%自殺護士受疾病困擾,超過44%輕生警察有債務問題。教師自殺率則是每10萬人有7.35人,逾半面對精神問題。該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受負債或精神困擾,以至未婚,也屬較高危的自殺群組。在28宗護士自殺個案中,逾半是單身,近40%人有自殺前科。
幾唔開心都要笑住對人
他指護士、警察和教師的職責大多是服務市民,「幫人解決問題」,即使受工作、家庭等問題影響,也要在人前苦撐,「無論幾唔開心,出到去就要笑住對人」,負面情緒無法宣洩。
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指,近年醫護人員工作量增加,身心俱疲,「近年好多護士因為太忙,要買飯盒食,連出去唞氣嘅時間都冇」,不少醫護人員因此捱病,「有時覺得胃痛,其實唔係胃病,係精神壓力大」;加上要輪班工作,難跟朋友約會,可謂「斷六親」,近乎沒有社交生活。
葉兆輝表示,曾訪問過護士、警察和教師等行業前線人員,很多人害怕向上司透露其問題,如警察欠債,不會主動向上級滙報,怕影響晉升;護士擔當照料人角色,向他人求助也顯得有顧忌。他促僱主建立良好工作環境,關顧員工身心健康;專業人士不應忌諱,遇上情緒困擾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