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法會選舉泛民在直選戰場慘敗,只有在超區和功能組別取得亮麗成績。很多人的分析,都偏重於泛民配票策略等技術性問題。
泛民固然在技術上頻頻犯錯,只不過,在選舉上,政綱提出的議題(agenda)和內容(content)其實更重要。而在民調多數時間未有上榜的范國威在新界東殺出血路,涂謹申變成超區票王,九龍西毛孟靜得票比上屆大幅增長。這三名候選人取得好成績,其實都與本土議題有關。
雖然過去半年本土政治議題,像D&G事件、雙非問題、香港人權益和身份問題沸沸揚揚,但香港政客普遍受大中華意識束縛,不敢將本土議題列作主打,有沈重中國包袱的泛民和土共政客尤甚。中聯辦指揮的土共政客,是打不了本土議題。
而范國威多次在D&G事件和雙非問題站穩港人立場,涂謹申在立法會提出修改《基本法》廿四條杜絕雙非議案,只因拉布未予討論,他也是極少仍然有跟進菲律賓人質事件的議員。毛孟靜在政綱和宣傳廣告,明確打出反對大陸化的旗號。這些都正好呼應香港市民對本土議題的重視,因此這三人的成績都遠超民調預計。
現時民心所向明顯就是捍衞本土,由國民教育、到新界東北規劃、到菲律賓人質事件,如果泛民不站穩本土,不論裝溫和還是裝激進都不會有市場。泛民的大佬們,應該認真聆聽市民的聲音,認真去看待市民關注的議題,不要再由中國情意結漠視市民意見,市民並不需要漠視本土的泛民代表自己。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