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種選舉制度不能反映選民意願,而是反映政黨的配票技巧時,選民應該做的,不是指摘不懂配票的政黨,而是指摘這種不能反映民意的選舉制度。
當一個政黨因為配票得宜而得到較它應得份額要多的議席,它應該感到的,不是自豪,而是慚愧,因為它扭曲了選民的意願。
不過,香港的制度從來都是一個扭曲的制度。我們首先有功能組別把一些不需面向人民的人送入立法會,因此使用一個比拼配票技巧的選舉制度就相當之順理成章了。
我們作為人民,心痛於民意被扭曲,但只懂得指摘心儀政黨不懂配票,是看不到問題的核心。筆者身為港島區的選民,對於反對派贏選票、輸議席,是有深切的體會。在這次立會選舉中,港島區投向反對派的有十六多萬票,投向保皇黨的有十四多萬票,但最終反對派只佔三席,保皇黨卻有四席,究其原因,是因為比例代表制不適宜用於小選區,而最大餘額法鼓勵配票令配票技巧影響選情。現在的小選區比例代表制,已經差不多變成多議席單票制,和比例兩字沒有多大關係了,只有公民黨還一心想着以一張名單拿兩席,其他的政黨,都是只望一名單取一席了。
當然,小選區並不是始於今屆,但今屆卻因為保皇黨的配票技巧已趨成熟而凸顯出它的不公平性。一個合理的比例代表制選區是應該有起碼十多個議席才能令配票的效果減低,因為議席增多令配票的難度大增了。當然,若果選區太大,那麼議員的選民會太多而不能提供太貼身的服務,因此大部份地區都會同時以兩種方法選出議員,一種是小選區單議席單票制,另一種是不分區比例代表制。
但筆者的提議是徒勞的,因為共產黨從來不希望香港有一個公平的選舉。共產黨當然不會更改扭曲民意的功能組別,也不會擴大選區以減少配票的影響,因為他們的組織能力令現有選區的配票變得易如反掌。
最後的結論是你又多一個理由怨恨共產黨了。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