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8月出口按年升2.7%,較7月的升幅多1.7個百分點,但仍少過市場預期。進口更出乎意料由升轉跌,按年跌2.6%,市場原先估計進口有3.5%的增長。專家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穩經濟增長壓力日益增大,中央應推更多政策。
應調低製造業稅項
法興銀行中國經濟師姚煒稱,現在看來,8月出口很明顯顯示外需疲弱不是個暫時的現象,可能會持續好幾個季度,對此從政策角度也沒有太多可以做的,因為靠中國自身政策是很難改變外需疲弱這一情況的。進口和預期差很多,從進口資料及其細節看,是中國自己的內需比較差,這也和昨天的資料比較一致。
姚煒稱,這樣看起來政策還是要繼續放鬆,雖然基建回暖,甚至連房地產都有回暖迹象,但應該看到,問題主要出在中國的製造業,而其在經濟中的比重要超過基建和房地產,製造業面臨的很大問題是產能過剩,生產價格越跌越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政策要放鬆並不僅僅要做更多基建,至少要給企業在稅費上減負。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宇雯表示,歐美日經濟目前來看都不是太好,投資沒起來,製造業就很難復蘇,國內經濟也比較弱,未來的壓力還是比較大。如果外部環境持續疲弱,出口復蘇還是有一定難度,實現10%的年增長目標有困難。
巴克萊資本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進口急轉直下主要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疲弱的外需對加工貿易進口的抑制,機械及原材料行業持續去庫存,以及部份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認為,原本預期第二季應該能探出中國經濟的底,現在看可能要推後了,現在內周邊的經濟環境都不好,發改委上周密集批覆的擴大投資專案,或許有助於經濟的企穩,但並沒有解決最根源的問題,中國經濟增長要量更要質,這也是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