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多個海外及內地媒體都有報道香港這次選舉;《美國之音》及《華爾街日報》均指出,今屆立法會將決定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方案,但今次選舉結果未能增加泛民主派籌碼。《美國之音》報道指出,泛民在選舉中贏票數但輸議席,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因選舉失利辭職;新一屆立法會將討論北京承諾的2017年普選特首,因此它的組成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屆時的普選會是真普選還是假普選。
「中港磨擦提高投票率」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以「中港兩地磨擦提高投票率」作標題,報道指香港近期出現了幾次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這次選舉對香港未來的民主十分重要,因為2017年特首選舉如何進行,將在這屆立法會中決定;文中分析指,泛民未能好好利用近年港人的抗拒內地情緒轉化成選票,亦缺少有能力和魅力的領導人在2017年對梁振英構成強大挑戰。《紐約時報》中文網以「香港民主派選舉受挫」為標題,指民主派在選舉中獲選民力撐,但所得席位卻比預期少,是因為建制派政黨的資金更豐厚,也更善於利用本港複雜的選舉制度,令公民黨余若薇和陳淑莊失去議席。內地的中國經營網報道,香港立法會投票率高或跟國民教育爭議有關,並引述梁振英回應稱不排除國教科爭議吸引部份選民投票;搜狐網標題則是「建制派17席成最大贏家」,並只片面提及民主黨失利、余若薇和陳淑莊墮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