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磅嬰狂飲奶或傷腎<br>體重大超標 成長後易患糖尿病

輕磅嬰狂飲奶或傷腎
體重大超標 成長後易患糖尿病

【本報訊】不少家長愛嬰兒肥肥白白,擔心偏瘦會營養不足,但隨時令他們有過重危機。兒科專科醫生歐陽卓倫指,有輕磅嬰長期被「狂谷飲奶」,3、4個月大就谷至15、16磅,致體重嚴重超標,可增加長大後患糖尿病等風險。記者:梁麗兒

歐陽卓倫指,初生嬰兒即使偏瘦或食量少,只要符合生長曲線圖發展,就不會影響健康,建議家長要調節子女飲食,先諮詢醫生意見,由醫生評估其生長情況。

體重應為出世時三倍

他間中接獲嬰兒過重個案。其中一名足月出世男嬰,體重僅5磅,比正常足月嬰7磅為輕。父母因擔心兒子營養不足、發育不良,不斷催谷飲奶,男嬰踏入3、4個月大已重達15、16磅,為出世時3倍。祖母見其他嬰兒每餐吃5安士奶,但孫仔只吃3安士,再谷孫仔多飲奶至每餐5安士。男嬰1歲往其診所接種疫苗時,一上磅便重25磅,比指標、即其1歲體重應為出世時3倍約15磅,多了10磅,屬超重嬰兒,幸未有致病。他說:「嬰兒偏輕或同父母矮細、胎盤營養唔夠、母親有妊娠高血壓有關,食量少或與遺傳基因有關,勉強催谷反致壞影響。」足月出世7磅嬰為例,踏入4至6個月,體重應為出世時兩倍即14磅;1歲時體重應為出世時3倍即21磅。他表示,嬰兒出世首兩個月需要攝取較多奶,體重每增1公斤,每日可多服4安士奶,如足月7磅嬰每日宜飲14安士奶;但踏入第3至6個月,體重每增1公斤,飲奶份量每日只需增加3.5安士已足夠。他引述美國有涉及2萬人研究,發現嬰兒4個月大時,體重若比同齡嬰多100克,7歲時過重風險較其他人高出40%,長遠增加患長期病的風險;另一歐洲研究指嬰兒攝取過多蛋白質可損害腎臟。關於幼兒營養的網上傳言眾多,有家長誤解子女吃太多紅蘿蔔,皮膚會變黃,或影響肝膽。他澄清,紅蘿蔔、南瓜等含食物色素,嬰兒進食後或加深皮膚顏色,但對身體無害,家長毋須過度擔心或要子女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