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提名演說,你會以為這個世界只有美國一個國家,其他大國如俄羅斯、中國只配提上一句。那唯一的一句是說不怕俄羅斯這個老對手,不想再倚賴中國買美國國債度日。至於其他國家或整體外交策略、措施,羅姆尼沒有特別提到,大概也沒打算作為競選主打項目。老實說,羅姆尼第一次以準候選人身份外訪就鬧出連串笑話,得罪老牌盟友英國(到埗就質疑倫敦奧運將一團糟,又叫不出工黨領袖的名字),期待他很快拿出全盤外交大計未免不切實際。
國民只關注國內情況
相對來說,尋求連任的奧巴馬在提名演說中算是花了一些力氣與篇幅在外交政策上,一方面肯定自己四年來放棄單邊主義政策,重建美國國際地位的成果;另一方面則闡述自己如何反恐,如何重返亞太區對應中國的崛起。當然,奧巴馬也只是花了一點點心思予外交而已,他大部份章節都放在改善美國經濟,創造就業及說明明天如何會更好上。
兩位候選人花在外交的篇幅不多並不奇怪,畢竟美國是個超級大國,國民大部份向內望,只關注國內情況,不大理會國際或其他地方的問題,拿外交主打只會是種浪費。
1988年繼列根當選總統的老布殊算是外交老手,經驗豐富,任內成績斐然,既結束了冷戰,又出兵打敗伊拉克,光復科威特。可惜1992年爭取連任時經濟不景,一連串外交成績也無濟於事,還是慘敗收場。
另一方面,即使候選人在外交上表了甚麼態也不能當真,他們當選後變臉比誰都快。克林頓競選時對中國非常強硬,動輒威脅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又說要大加關稅以制裁中國。可他上任後立場即時軟化,不但每年延續最惠國待遇,還一再訪問中國,跟領導人召開峯會,令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由此可見,對候選人的外交政綱還是不要看得太重。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