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達人<br>犬儒政治的惡性循環

選舉達人
犬儒政治的惡性循環

每到選舉,社會上負面新聞必多,這是民主政治的必要之惡,即使早被神化的美國開國先賢,彼此間也是免不了醜聞、造假、詆毀,不一而足。可是,這次選舉與往常不同之處,是人們被告知,政府不再是解決問題的希望,而變成了問題的本身。過往政黨的操作模式,是告訴選民自己如何監督這個慵懶無能的政府,為民眾爭取更大的好處,解決經濟民生的問題;可現在,政黨、傳媒以至輿情的主旋律, 是這個政府的存在,本身便是香港的核心問題。造成這種轉變,可以追溯到特首選舉後期的風波。從前,董建華政府的不濟,被認為是個人能力的缺陷;曾蔭權政府缺乏認受,是制度的缺陷。但現在,梁政府甫上任即面對重重危機,是因為它被視為道德上有缺陷。能力有虧,可以任用賢能,如依仗前朝公務員、引進商界翹楚等等。制度有虧,可以改制。道德有虧,則很難補救了。賢能者明哲保身,制度上和政策上的措施,無論用心內容如何,都不可能贏得民眾的支持。這種方法在選舉市場學上非常管用;沒有甚麼比危機更能鼓動民眾的投票意欲。看今次選舉各路人馬一開始就打告急牌,可見一斑。只是這種策略也有風險。一者,香港有不少中間選民, 對目前的狀況憋了一口悶氣,他們雖不滿政府的施政水平,卻也厭惡反對派的「泛政治化」,我身邊便有從不關心政治的人,準備出來把票投給「反」反對派的候選人。須知輿論是表面,選票是真章。反對派佔據了輿論的道德高地,一般人不能也不敢反抗,卻難保在票箱裏陰溝裏翻船。尤其此次的超級區議會議席,剔除功能組別選票後,近乎全民普選,可視為測試六、四黃金比的一戰,是普選特首的前哨戰。泛民會否贏了輿論, 卻輸掉選票?其次,把眼光放長遠點,不論政黨還是選民,在選舉嘉年華過後,都必須收拾舞會後的髒亂。香港的實際問題不會因為選舉的口水戰而得到解決,梁政府也不會因為輿論而下台,這是大家必須面對的事實。如果沒有實際的方案,而只訴之悲情的宣洩,那麼選舉過後沮喪的現實,只能換來選民犬儒的失望;失望會催生厭惡,厭惡容易轉為憤怒,結果是更多人捨棄議會而走上街頭。作者:邵力競(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