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選票 走出「三峽」險灘 - 廖綺華

善用選票 走出「三峽」險灘 - 廖綺華

已故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一九二○至二○○九)在著作中屢述其「歷史三峽觀」。他說中國社會政治第一次轉型於秦朝前後,由封建制轉型至郡縣制,歷數百年定型後,這秦漢模式一直延續至清末;第二次轉型則由晚清鴉片戰爭割讓香港(一八四二)開始,大約歷經二百年,約二○四○年,即約三十年後,中國就會完成第二次社會轉型走出「歷史三峽」,迎來民治社會之新時代。
但中共政府的專權腐化,幾乎肯定唐教授的願景要落空。中國開放三十年,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整個社會文化道德的淪喪已可論斷:三十年後的中國絕不能成為自由民主的一個國家,因中國的教育制度沒能培養愛自由民主的公民。這幾天,在網上瘋傳的長文〈你永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作者是在港讀書的內地女生胡清心。她將一個中國學生從小學至在大學共十六年的撒謊教育一一道來。作者說:「它(國民教育課)可怕之處不在字面上的那些,不在於對共產黨的歌功頌德,而在於它讓我們中國的學生和老師,讓中國的基礎教育界,撒謊成性!……國民教育課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權力與利益,甚麼自我,甚麼良心,甚麼真理,都必須屈從在它面前……」此外,九月四日《爽報》的〈爽文摘〉節錄一個英國人Mark Kitto撰寫的一篇文章,跟胡清心說法類同。在中國居住十六年的他,熱愛中國,但無法融入中國社會,尤其是他看到中國的教育制度,完全不以教育學生成為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為任,而只培養他們的功利主義,想到自己的兒女要接受這種教育,他無奈也要離開中國。
胡清心有機會來香港讀書,Mark Kitto可以帶子女離開,他們是幸運的。但無數中國人在專權的控制下,善良的蟻民就被欺壓,另一些則久在鮑魚之肆已不聞其臭,漸漸麻木不仁,人性扭曲,真不知中國要過多少年、經歷多少痛才能走出唐教授所講的「三峽」。現在香港政府也要推行這種包藏禍心的紅色國民教育來荼毒香港的下一代,香港市民務必要看清真相,反對到底,一定要政府撤回。
從前看唐德剛的「歷史三峽觀」,只感到他論述的中國是專指內地社會,與香港無關。香港是文明社會,香港是「五十年不變」。但近來發生在此地的種種,例如荼毒學童的國民教育外,又有即將開放無度的自由行,新界東北滅村,被迫與大陸融合等等,加上傳媒肆無忌憚的顛倒是非,我感到香港也恍如一葉扁舟飄蕩於滿佈礁石險灘的「三峽」,隨時有觸礁覆沒之虞。
近日港人反對國民教育的集會,平和、理性、秩序井然,在在彰顯香港人文明的質素,亦揭示政府的麻木不仁,有負香港市民。明天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香港選民定要出來投票,不要投白票。選民要善用手上選票,踢走賣港、禍港的建制派、保皇黨,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只有如此,香港才或有走出「三峽」的希望。

廖綺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