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擱淺」救星力撐<br>業界大哥大籲銀行勿收傘

熔盛「擱淺」救星力撐
業界大哥大籲銀行勿收傘

【本報訊】熔盛重工(1101)主席張志熔被指遭中紀委調查的中海油(883)內幕交易案,可謂一身蟻,不過,張志熔不至於黑氣纏身,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希望銀行對於仍有競爭力的造船企業,不要收緊對他們借貸,張廣欽所指的企業包括熔盛重工。

生意淡薄,航運業難有運行,因此,銀行對造船企業「落雨收傘」。由於全球經濟復蘇之路仍遠,張廣欽為免銀行仍企硬,令造船企業融資難,他以協會會長身份指出,造船業的產能過剩不如市場想像的那般嚴重,協會呼籲銀行不應對所有船廠「一刀切」。

大型企業仍未「斷氣」

中船協呼籲,內地骨幹造船企業如國有的大連船廠、江南造船廠和熔盛重工、揚子江船業,仍有競爭的底氣,內地金融機構可抓住國外船東爭取信貸支持的機會,引導他們把新船和配套設備盡量放在國內做,以實現與造船業的雙贏。
前七月中國承接新船定單同比下滑50.7%,浙江台州、溫州等地中小船廠破產倒閉的消息不時傳出;擁有國內第一大船廠外高橋的龍頭企業中國船舶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63%,這些迹象意味著,中國造船業正在經歷金融危機後最困難的時期。
張廣欽表示,造船業是周期性比較強的行業,當前的低迷狀態還會延續一段時間,下半年不會有根本好轉。目前,市場比較擔心的是造船業存在的嚴重產能過剩。有觀點認為,中國的造船產能已接近1億載重噸,而全球每年的新船定單不到6000萬載重噸,還要面臨韓國、日本等國的競爭,部份中小船廠接不到定單已成必然。

指產能過剩非嚴重

他指出,造船業的產能過剩是客觀存在的,但沒有市場想像的那般嚴重,造船業的產能是跟著市場需求動態變化的,部分中小船廠自2009年起就沒接過單,早已停業;不少投入比較晚的設施,根本沒有形成實際產能,背後的資本也已退出。綜合估計中國造船業的產能在7000萬噸左右,骨幹船廠還有超過1億噸的在手定單,今明兩年有活可幹,不用過分恐慌。
張廣欽呼籲,中國七成以上的造船定單面向出口,啟動內需十分迫切,在原油、液化天然氣和鐵礦石等戰略物資運輸上,中國船隊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國有船東可考慮利用當前船價低的機會,調整船隊結構,降低長遠的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