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大戰前夕,公眾焦點近日已轉到政府總部外,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科的馬拉松絕食和集會,已演變成為政府與民間社會的對峙,為星期日舉行的選舉增加不明朗因素,也對上任不到一百天的梁振英政府的管治能力,帶來嚴峻考驗。儘管政局充滿變數,選舉可說大局已定。假如我們相信過去幾個星期發表的選舉民調估計大致準確,投票率沒大幅度上落,政黨勝負已有點眉目:民主黨和公民黨將受重創,在地區直選失去議席,民協全軍覆沒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新成立的工黨也要有點運氣才能保住議席。建制派內,民建聯和工聯會兩大政黨分頭出擊,雖然有點互相票的風險,但各自搶票能推高支持者投票率,相對泛民陣營內有一定數目選民會放棄投票,建制派的鐵票大致應能抵銷因國民教育爭議帶來的負面效應,總的來說,建制派應能保持上屆的地區議席。其他「隱形」左派、中聯辦「契仔、契女」有勝有負,大致上能取得議會內接近三分二議席,而泛民不能取得24席、失去關鍵少數的機會雖不能排除,但機會較小。各黨各派多月來的選舉工程,以至於梁班子上台帶來的風風雨雨,雖然可能對選舉結果不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整個政治動員,政府、社會互動,和各陣營之間互動過程,對未來政局將帶來深遠影響。即使泛民能保住24席,整個陣營已四分五裂,失去互信及互相尊重,甚至共同目標。選舉過後,不同黨派會立即爭奪議題,例如國民教育。面對激進政治力量在議會內外增長,民主黨和公民黨如何在溫和與激進、理性與感性之間取得平衡,影響到泛民力量的未來路線和策略。無論誰上台,建制派主要政黨不可能成為反對派,只能與當權者成為命運共同體,在選舉中,面對全城憤怒的國民教育議題,只能閃避。選舉過後,自然要盡快主導議題,向政府施壓,掠取着數。如果選舉失利,譬如民建聯在超級區議會選舉只能取得一席,難免要對梁振英政府企硬。選舉過後,議會內外政治將依舊是亂局紛擾。作者:楊健興(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