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再出招增加住宅供應,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表示,正研究容許位處市區商貿地段的工廠大廈,向城規會申請加入住宅用途,令工廈可改裝為「過渡性住房」,提供出租小型單位或大學宿舍;政府又修訂《建築物條例》的附屬規例,令工廈改為居住用途毋須縮減樓面面積,料有約700幢工廈受惠。有研究房屋政策的學者批評,活化工廈新政策無疑是向工廈業主或發展商「送大禮」。 記者:譚靜雯
低民望的梁振英班子,連日來不停「撲火」挽救民望。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到葵涌運通製衣大廈視察,該幢工廈在1972年落成,業主早前已向政府申請活化改裝為酒店,料可提供約598間房間,面積28至30平方米的酒店房間。但該工廈一間半導體原子粒國際公司的前員工透露,因業主申請改裝酒店,最終令公司倒閉,千人失業,批評政府未有全面規劃工廈用途。
林鄭月娥昨巡視後指,現時全港有約1400幢工廈,當中700幢位處商貿地段,在活化工廈措施下,只容許工廈業主免補地價改裝做商業、辦公室或酒店,不能改為住宅用途。為了短時間內增加住宅單位供應,當局將與城規會商討,研究容許商貿地段的第二欄中(即任何改裝申請需由城規會審批)加入住宅用途,令工廈可改裝為「過渡性住房」,提供小型單位或大學宿舍出租。
強調屬臨時措施
她又稱,現時《建築物條例》工廈若改為居住用途,需降低地積比,「即要減樓面面積,業主一定唔肯。」建議修訂《建築物條例》的附屬規例,容許工廈改裝為住宅毋須降低地積比,盼爭取在半年至一年內,完成公眾諮詢或審批等的程序。
林鄭月娥強調,今次改裝工廈作住宅只是臨時措施,不是另類的資助房屋,政府無意規管租住對象和租金,但業主不能將單位分散出售,而租金水平則由市場釐訂,「家喺長沙灣或葵涌租一個劏房要三至四千,呢類改裝出租嘅過渡性住房,在市場上,我覺得唔可以叫價成萬元。」
港大地產及建設學系前助理教授姚松炎表示,近年工廈價格的升幅驚人,以港島工廈為例,平均每平方米價格由03年低位的7345元(約每方呎682元),一直炒上至今年6月的48962元(約每方呎4549元),升幅逾6倍,「市場人士一早已經估到政府會咁做,所以炒到天價咁高,買家其實都喺等緊呢一日,因為免補地價將工廈轉住宅用途可從中獲利。」他認為新政策向工廈業主「送大禮」。
姚松炎又指,政府沒有理由改變土地用途,嚴重違反城市規劃原則,工廈地帶不論空氣污染、交通配套及公共設施不符合香港標準規劃準則,「即冇哂原則,見到政府山窮水盡,頭痛得好緊要,咩到攞嚟搞!」
活化工廈新政策重點
‧在城規會「商貿」用地加入住宅用途,令工廈可改裝為「過渡性住房」,包括出租小型單位或大學宿舍
‧修訂《建築物條例》的附屬規例,改建為「過渡性住房」的工廈,不需降低地積比,保留現有樓面面積
‧全港約700幢位於「商貿」地帶的工廈受惠,業主可向城規會申請,毋須補地價
資料來源:特區政府
工廈業主對新政策疑慮
‧水箱、水管、消防等基本設施要全面改造,加建廚房又要額外鋪設煤氣,成本甚高
‧電梯等基本設施不足應付住宅的人流,投入成本與回報不成正比,改裝意欲暫不高
‧改裝涉及繁複的建築物及消防條例,現未有詳細內容,業主尤如瞎子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