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是一個關鍵時刻,香港市民是不是能繼續保持他們的核心價值,包括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基本上獨立的司法公正,和泛民主派選舉中能取得多少席位是密切相關的。為甚麼這次立法會選舉特別重要呢?原因並不難尋找。以往十五年的兩位特首,首屆是商人,次屆則是殖民地時期政務官,雖然兩人都心甘情願地聽命於北京政權,但畢竟與「黨」隔了一層,「先意承志」與「心領神會」的功夫終究不能到家。不但如此,他們在原來的香港社會中浸潤得太久,利害關係又糾結得太深,有意無意之間便會對香港的內部壓力發生敏感,因而未必事事都能合乎「黨」的期待。我在美國觀察這次特首選舉的過程,決不相信選戰波濤迭起是出於偶然。相反,從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共操縱和玩弄所謂「民主黨派」的種種手法來看,這次北京的主力派自始即決定要「自己人」出馬,對於舊香港出身的商人和殖民官一型的人早已棄之如敝屣了。現在北京如願以償,在行政方面達到了近乎指揮自如的境地,緊接着的一步棋便是如何控制立法會,消滅體制內任何合法的反對聲音。這次中共直接插手香港立法會選舉,正是整體謀略的一個組成部份,香港選民千萬不能等閒視之。我最近在美國媒體(電視和報章)上看到很多香港市民抗議國民教育的示威活動,包括《紐約時報》國際新聞版報道,數以千計的學生們身着黑色T恤,包圍政府總部,堅決要求撤消國民教育的設計。在《紐約時報》所刊登的照片上,清楚地顯出了「鐵屋吶喊、撤回課程」的大字標語。我讀後一方面十分感動,另一方面也不勝感慨,香港的自由生活方式已陷入很深的危機之中了。國民教育不遲不早,也在新特首上任後推出,再一次證明中共對香港進行「大陸化」是謀定而後動的。事實上,兩三年前我在香港幾所大學中的朋友,曾先後不約而同地向我提起:他們因為負責通識教育的緣故,受到大陸教育當局的關注,希望他們在課程中為「新中國的偉大成就」多作一些介紹。這種「關注」和「國民教育」是一脈相承的,不過一在大學,一在小學而已。《紐約時報》說,一份關於國民教育的教師手冊已露出水面,其中有兩個特別引人注目的要點:一是對中國共產黨作毫無保留的讚美,一是質疑多黨民主的價值。圖窮匕現,中共已決定將在大陸實行了幾十年的「謊言洗腦」教育搬到香港來了。由於這本教師手冊激起的反對聲浪太大了,香港當局不得不暫時作一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但是它同時也堅決地表示:國民教育的計劃是決不會撤消的。我們可以毫不遲疑地說,國民教育和中共直接插手立法會選舉一樣,也是「香港大陸化」的整體謀略的一個組成部份。事態真是很緊急了。為了爭取立法會的席位,珍惜香港自由生活方式的選民必須投下手中握有的神聖一票。我很理解,不少選民出於激憤,並感到現行的立法會未必能發生決定性的制衡作用,因而傾向於放棄投票或投空白票,以示抗議。但民主必須訴諸理性,不是負氣的事。立法會中多一席泛民主派的席位,選民便多一點合法的反對聲音。不用說,合法的反對聲音自然是越多越好。自由好像是空氣一樣,只有在失去時才感到它的可貴。立法會中的席位恰恰是自由的一種保障,同時也是一種象徵,立法會中完全沒有合法反對的聲音,這個社會還會有自由嗎?每一點點自由都是重要的,正如每一口空氣一樣。不要認為你手中一張選票微不足道,整個社會的自由便建立在它的上面。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請記取此語。作者:余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