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地」終於出籠,有關政策對亢奮的樓市是否有鎮靜作用,抑或又是深水埗喜雅的翻版,即係一個只准港人購買的樓盤,售價與其他私樓一樣,甚至更貴,真的不得而知。況且有別於喜雅的是,這批「啟德港樓」未來30年的轉售客源亦受限制,如果將來樓市真的「有乜冬瓜豆腐」,這批「啟德港樓」業主想要轉售單位一定更添難度。
未來樓市走向如何,任何人也說不準,未買樓又擔心上不了車的一群,今期「焦點故事」搜羅介紹新界區不足200萬元上車盤。其實市區亦可以找到100餘萬元的物業,深水埗、長沙灣、黃大仙及慈雲山等舊區,不少樓齡二、三十年以上的單幢樓,都會提供一些300餘方呎的袖珍單位,尚未突破200萬元水位的選擇依然存在,當然,選擇性一定不多,市場放盤往往都是連租約,而單位內櫳質素亦不要有太大期望。
如果將入市銀碼稍為提高至200餘萬元,市區物業的選擇暫時亦未到滅絕的地步,今期「搵樓專家」所介紹的油麻地200餘萬元單幢樓細戶正是一例,而下期的「搵樓專家」則會以筲箕灣同類上車盤為題材。有心有力入市者,不要感到絕望。
今期《家》的版面有小改動,新盤睇樓情報及十大屋苑成交統計,齊齊轉移陣地,聯同新盤資訊合組成新欄目「樓市速遞」。
伍志輝
mailto:[email protected]